第458章 一举两得(2 / 2)

“即便朝廷许诺更多的好处,百姓恐怕都不太愿意去。”</P>

这两个新打下来的疆域,恰恰吐蕃的地盘是最大的。</P>

如果没有百姓愿意迁徙过去居住,那才叫一个可惜。</P>

接下来长孙无忌、魏征、高士廉和戴胄等人,纷纷发表心中的看法。</P>

他们一致认为吐谷浑好处理,在之上划分为1道4州,再把激励的政策告知周边的百姓,百姓定会对此趋之若鹜。</P>

能耕种能放牧,这和中原的不少地方并没有什么两样。</P>

而且里面居住的都是汉人,大家的信仰和饮食习惯都是一样。</P>

看到一众大臣对吐谷浑的处置方式达成一致,李世民拍板说道。</P>

“房爱卿和李爱卿,吐谷浑的处置安排,就按照东突厥的来,你们尚书省要形成一套周密的计划。”</P>

“五日后,朕要看到你们的计划。”</P>

房玄龄和李靖作为尚书省左右仆射,执掌尚书省的大小事务。</P>

由他们带着尚书省本部,以及麾下的六部,这件事对他来说完全没有丝毫的影响。</P>

再加上有东突厥的管理经验,只需要稍微改一下就可以了。</P>

“遵命!”</P>

房玄龄和李靖同时站起来应道。</P>

解决了吐谷浑的问题,李世民接着问道。</P>

“吐蕃的管理,诸位爱卿可有办法?”</P>

随着李世民的话音落下,大殿内的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很好的办法。</P>

在他们看来,吐蕃那块偏僻的苦寒之地,就连岭南等地都不如。</P>

好歹岭南地势较低,百姓过去居住不会有强烈的不适感。</P>

而且岭南非常适合耕种,种植的水稻能一年两熟。</P>

奈何岭南人烟稀少,到处都是原始森林,而且那边的气候炎热。</P>

和适宜居住的中原腹地相比,岭南是被流放之人的地盘。</P>

对百官和百姓来说,流放岭南已经足够让人崩溃,现在去更偏僻的吐蕃地域,这比流放岭南还要惨。</P>

因为这个点,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魏征等人才没有马上回答。</P>

这时候李世民把目光看向了王剪,脸上带着几分期待说道。</P>

“王爱卿,吐蕃是你亲手打下来的,而且你也在那边待了一段时间。”</P>

“你可有好办法?”</P>

大殿内,一众大臣也把目光看向王剪,眼里带着各种复杂的情绪。</P>

王剪在刚才其他大臣议论时,心中已经有了清晰的想法。</P>

于是站起来朗声说道:“陛下,吐蕃这块宽阔的疆域,对大唐来说属于一块鸡肋,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P>

听到王剪对吐蕃的评价,在场的人都微微点了点头。</P>

他们心中也是这个想法。</P>

王剪接着说道:“我大唐有诸多皇子、王爷、功劳巨大的大臣,陛下后续也会对这些人进行封赏。”</P>

“不如把吐蕃作为封地,赏赐给这些身份尊贵和有功人。”</P>

“如此既能保证中原腹地的完整性,吐蕃这块地也会有人经营。”</P>

随着王剪的话音刚落,两仪殿内瞬间陷入安静。</P>

过了片刻,魏征拍手说道。</P>

“韩国公的这个提议妙啊!”</P>

“吐蕃虽然苦寒,一旦被划分为无数的封地,那些封底的主人定会派遣族人和仆人,去经营封地。”</P>

“不出多久,吐蕃定会重新恢复繁荣!”</P>

紧接着,房玄龄、李靖、温彦博、高士廉和戴胄等人,纷纷点头赞同。</P>

王剪接着说道:“陛下,臣认为吐蕃的第一块封地,可封赏给越王!”</P>

“此举既能给其余诸王起表率作用,也能解决越王的封地问题。”</P>

“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