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出名、镇上授奖,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只不过,上一次是授奖,这一次是挨批评。同样是因为一个人,在几年前,就让村里、镇里风光无限。</P>
郝家村的村东头,有一户姓郝的人家,老两口带一个孩子,镇里两次被区里点名,都是因为这个孩子,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镇里的高考第一名,区里的状元。</P>
几年前,郝家的儿子郝斌,考上了大学。四年之后,顺利的毕业了,拿了学位证,走出了校门。</P>
而当即面临了当下最现实的问题。失业。在经济下滑的今天,就业的压力显而易见,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P>
没工作就没有收入,来自山村的郝斌深感头疼,连续几年的累计积压,几百万的大学生进入职场,而社会能够提供的职位却是杯水车薪。</P>
这种情况,让本就出身贫寒的郝斌深感生活的压力,他多日奔走,简历发了近百份,四处求职,却屡屡碰壁,在大学期间的信心,逐渐被求职失败的现实,抨击殆尽。</P>
郝斌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每每途经生意火爆的商铺时,他都充满了渴望和期待,期待有一天,自己也能拥有这样一家店铺,到时自己就可以躺着赚钱,再也不用为了明天的早餐,到处受人白眼。而往往这时候,心底尚存的一丝理智,能够使他遏制住了自己的思绪,做守法公民,靠勤劳吃饭,是他求学一生所学到的道德准则。</P>
就在他天人交战,理智和果腹二者要选一的时候,那仅存的道德标准,似乎在淡淡褪去,理想太远,生存才是当下最急于解决的问题。</P>
在饥饿面前,任你才高八斗、理想天高,也只能无奈的向现实低头。</P>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穷则思变。贫穷能限制想象,但贫穷更能激发斗志。</P>
在发现大路被全部阻断、无路可走的时候,心思敏捷的郝斌却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发现了一个商机。</P>
自从进入城市中心,在大学校园里生活之后,郝斌第一次感受到了校园的宽广,从宿舍到教室,从教室到图书馆,从宿舍到食堂,每一个目的的距离,令从小没有离开过乡镇的郝斌,深刻的感受到了距离产生的无奈。</P>
虽说咱家里也是成日的往返于乡镇之间,学校到家的距离更远,更艰难。但那时候,早出晚归的习惯足以应付日常的就学起居。</P>
但是进入高校,这种习惯反而是没有什么用处了。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都是有时间约束的。、</P>
为了应对每天快速的往返于各个场所,郝斌在同学的劝说下,购买了一辆老旧的自行车。以此来应对校园内的频繁往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