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之人是三司里面地位最高的,职权也是覆盖最广泛的,一部之尚书自然也是能决定巡察之事的重点事情的,什么材料也都是先交到刑部做一个基本判断,然后由他们修订以后才会交给大理寺进行审核,然后再由大理寺进行做基本判断,再交给门下省做一个最终审批。基本上也就是到了大理寺,也就是最后一次修订的权利了。
既然刑部开口说自己没做什么事情,那就是在说他们并没有刻意地维护沛安县刘进,那就需要考虑二次审核的时候,大理寺有没有做什么了。
既然还没有做具体审查,刑部之人都这样说了,自然也是要继续问下去,看看最后有没有人扛不住压力,如果都抗住了这个压力,那就是要开始严查到底了。
“陛下,老臣虽然愚昧无知,年迈昏聩,但是这种事情老臣也是一定不会去办错的。”大理寺卿汪得知还没有退任,并没有退位让贤于大理寺少卿乌崖,那此时自然也是来了御书房议事厅的,一起商量解决方法,或者说看看到底应该由谁承担这个责任。
很多人都看了一眼这个老家伙,汪得知自然也是两朝老臣,甚至还是大元朝的官员,后来因为江国领土原因,汪得知在的府衙自动成到了江国,汪得知也就这样成为了江国臣子。至于汪得知此人如何,稳坐大理寺卿很多年了。江国初立,有很多职位都是空缺的,无人能够去承担和担任。仅仅一个小吏的汪得知获得了这个机会,成为了新的重臣,大理寺卿之职也是后来他一路升上去的,这么多年也并没有大的过错,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功绩,唯独一点,这个人还是精于与人打交道的,所以一路行来,在大理寺卿之位并没有退步的情况。这也是因为年纪真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了。大理寺卿一职又没有什么应不应该留任的必要,不是方老太尉这种情况,自然也开始被劝说早日告老还乡的事情。
吏部和皇帝陛下也都应允了,等到两个少卿其中一个能力足够接任大理寺卿了,就让汪得知归乡养老,也算是一个很好的善终吧。
经过对能力的层层考察,也算是各个势力之间的角逐博弈情况来看,最后还是乌崖少卿更胜一筹。汪得知这半年多以来,重点培养的也就是乌崖少卿,乌崖少卿此言会不会就是汪得知教出来的呢?汪得知擅长的可不正是这些人际交往之间的小心思,这还得看乌崖少卿会不会就是提前和汪得知有什么交流沟通了。
很多人心里自然也都是这样想的,那这些话都是汪得知此人教乌崖少卿所说的话,乌崖少卿和汪得知大理寺卿都应该是不会有这些瓜葛才对,至于大理寺内部的事情,就看汪得知此人的领导能力了。
还没有继续问下去,大理寺内部在这里的人就都跪了下来,没有说什么很多的话,但是此举也已经体现了不少,大理寺内部不知道会不会有问题,但是刀没架脖子上,他们是不会认的了…………
“臣等与此事绝无牵扯。”大理寺内部许多人再起身,也是一样的话术,真是令人一点意外都没有啊。
不过既然是乌崖少卿开口分析,皇帝陛下心里自然对大理寺这个部门还是有一些认可的,心里也不认为是大理寺出的问题,自然也就没打算追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