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多出了一批,怎么就多了呢?</P>
抬头看梁安若那意味深长的笑,程月娘的脑子迅速转动,近期跟粮草有关系的事情就是夜袭辽营烧粮草,难不成…“是,臣回去好好查看,定把那多余的部分,用的干干净净。”</P>
耶律休哥以极快的速度调整了自己还有剩下的这支军队,粮草虽无,但是可以从旁边的地区尽快的调过来一些。并且他以幽州丰沃的话激励剩下的士兵,尽快的调动士气。</P>
梁安若也不会如他所愿,战时状态已经开启,很多事情都不用她操心,更多的时候盯着城外的辽军,只要辽军来进攻她必身先士卒。</P>
幽州的战事也传到了汴京,有人的心思开始活动了,毕竟只要战事吃紧,他们就可以从另一边偷袭成功。这种说法遭到了极大部分人的反对,一部分人是因为跟幽州有着贸易往来,一旦打仗就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意,影响他们挣钱的速度,那怎么可以呢?</P>
而一部分人是比较理智,这个时候可以先调动部分人马,但也要看一看幽州的战事如何,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所以千万不要急。还有一部分人则是觉得两次北伐皆失败,就算这次还要北伐,换了一个目标难道他们就能成功吗?还是休养生息以谋大局的好。</P>
赵光义坐在上面,不由得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上一次关于幽州的争执,还是因为燕云通宝的事情。可是争执过后,无论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这燕云通宝还是流到了大宋的境内,并且在北地格外受欢迎。</P>
而且这几年安稳的日子过着,的确是格外的舒心,当皇帝看重的无非就是文治武功四个字,前两个字要比后两个字好搞的太多,编撰书籍(宋四大书,有三本是在宋太祖时期编纂成书,还有一部是在宋真宗时期) 再因着重开科举制广受各类文人的好评,让赵光义有几分飘飘然。</P>
其实下面这些大臣说的所有话只有一个说法,非常让赵光义心惊,连续两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那么第三次,他能不能再次承受得起失败带来的后果呢?虽然会担心,他心里也有自己的算计,想着万一夫妻抗不过辽国的进攻,真能让他占点便宜呢?</P>
其实梁安若跟景庄对历史的变动已然出现,正史中连续两次的北伐已经让宋朝的元气大伤,在此之后基本上就是谈兵色变。而现在因为他们两个的加入,虽然第二次北伐还是失败,但最起码没到那么惨重的地步。</P>
表面上按兵不动,下了朝之后,赵光义迅速的召集了自己的心腹,调动人马,“朕允你们便宜行事之权,给朕好好的盯着幽州。”几名心腹听到这话,其实心里有点打鼓,主要是官家说便宜行事,他们真的敢吗?在大宋最忌惮的就是掌兵之事,就算是文官,那又如何?</P>
所以表面上答应下来,但实际上想的就是宁愿不做,也不能做错。因为有的时候,做比不做更容易惹来帝王的猜忌和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