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崔家抉择(1 / 2)

时间过得很快,时间来到183年的8月底。</P>

各地移民还在不断增加。</P>

辽东各地,不少百姓笑容满面,因为今年,他们收获不少粮食,能让一家老小吃饱,大豆还有一个月也可以收获了,小麦已经收获。</P>

唯一让大家难过的,是当时没有听取建议施肥,让自己损失了至少两成以上。</P>

在利益带动下,各地百姓开始主动学习沤肥和使用方法。</P>

辽东火炕技术在各地推广,政府并未因此去赚钱。</P>

各个县都建立了红砖烧制厂。</P>

今年大家任务,就是保证辽东不能因寒冷冻死一人。各县组织人一个一个乡村落实。</P>

农村最不缺柴火。</P>

辽东给每家都分有一定数量林地,对一些成材树木进行了登记,如果需要砍伐成品树木《修房盖楼》,需要村里登记,砍伐后,种植不少于同等数量的树木就行。</P>

刘恢日子过得充实,每周辽东大学有三节课程,其余时间处理日常工作。</P>

在刘恢引导下,发明算筹的刘洪,把算盘制作了出来。</P>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P>

工具的重要性,刘恢自然知道。</P>

冀州</P>

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P>

一座豪华府邸的书房。</P>

此时二人正一脸愁容。</P>

“父亲,这确定是二弟的信?”</P>

一位二十多岁的男子对着主位男子说道。</P>

主位男子年逾五旬,头发花白,和辽东秘书长崔琰竟然有几分相像。</P>

主位男子正是清河崔氏家主崔密,崔密字文丹。</P>

下面坐着的男子,正是崔琰大哥,也是原历史上曹植的岳父。</P>

崔密点了点头。</P>

“这点是肯定的,里面有我们约定的暗语,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加之笔迹,因此能够肯定出自你二弟之手。”</P>

崔琰兄长名叫崔均。</P>

“二弟这是什么意思?让我们不要寻死,更是要我们远离袁家?”崔均此时脸上露出很多疑问,其中更是夹杂着一丝不满。</P>

“季平,你了解你二弟,他一向处事稳重,绝不是无的放矢之人。”</P>

崔均平复了一下心情,“按照二弟话里的意思,袁本初等人远不如辽东王?”</P>

“这点,为父也不清楚。</P>

不过,来人单独送给我一段话,是你二弟单独写的。”</P>

“什么话?”</P>

“没有永远不会消亡的世家豪族,只有永存百姓心中的丰碑不会消亡。</P>

世之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P>

崔密一边说,一边加重了吐字。</P>

他心里没气才怪,很多世家豪族都风光上千年不止。</P>

此时,自己的麒麟儿,居然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P>

只是,他或许不知道,崔琰当时听了刘恢的话没有明白,回去后才想通,刘恢是想借他的口说给崔家听。</P>

崔琰可不敢把这锅扔给刘恢,只得自己背上。</P>

“父亲,你的意见呢?”</P>

崔均也知道,他二弟如此说的话,那就证明,后果比他们想的严重。</P>

世家豪族一直认为,谁想争天下都离不开他们,对他们只能拉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