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年年底会议4(2 / 2)

“嘿嘿,文渊司长,你手里那些工厂,现在可是辽东摇钱树,谁不羡慕?</P>

这些东西是大家共同做出来的,说起来,还得感谢你。”</P>

“我?”公输和指着自己鼻子</P>

马钧点了点头,说道:“你的几个徒弟是真有本事,这里面也有他们不少心血。”</P>

公输和笑了笑。</P>

“大豆榨油结束,剩余的渣有什么用?”</P>

“有不少用处,可以用来喂养牲畜,也可以用来肥土地。</P>

国渊司长他们做过实验,效果有待观察。”</P>

时间太短,一时半会儿自然看不出来。</P>

“各地有了水力磨面坊,百姓会方便不少。</P>

我们盐田恐怕还要扩大才行。”</P>

马钧吃惊的问道:“这么多还不够辽东吗?”</P>

“怎么会?扩产主要是周边国家和部落需要从辽东换购。</P>

中原需求量也在激增。”</P>

马钧对商业并不了解。</P>

“殿下,我是真没想到,工商业能给辽东创造如此巨额财政收入?”</P>

“文若,这也正常,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地里刨食。</P>

工商业的繁荣还能带动大量人就业,让这些人摆脱农业生产,社会矛盾也会进一步降低。”</P>

荀彧微笑着说道:“的确是这样,现在辽东80万百姓,有30万基本都没进行农业生产。</P>

刚开始,所有人心里没底,几个月下来,大家发现,做工比种粮更加划算。”</P>

“我们是由千千万万有思想的人组成的。</P>

每个人都有自己专长。</P>

之前,很多人提出,如果放开工商,大家都去经商怎么办?</P>

其实现在看来就是想多了,每个人能力有高低,并非谁都适合经商,经商的风险不是任何人都能承担的。</P>

我们这么多人,完全可以全面发展,这样,社会不是矛盾会降低吗?</P>

堵不如疏,适合于任何时候。</P>

作为官府,我们只要制定出合理公平的政策就行。”</P>

刘恢的话,让荀彧颇为感慨。</P>

辽东推行政策,阻力也不小,刘恢却私下和大家沟通,尽量说服大家。</P>

现在想想,恐怕没有任何人知道刘恢心中的艰辛。</P>

“殿下,从洛阳跟随殿下来辽东,是我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情。”</P>

刘恢笑了笑,“文若,有你四哥和公达他们消息没有?”</P>

荀彧四哥名叫荀谌,字友若,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历史上就是他说服韩馥把冀州让给了袁绍。</P>

“殿下,四哥好像在洛阳,跟在袁绍身边。”</P>

说完后,荀彧有点不自然,因为他明白,刘恢知道世家豪族到处下注的方式。</P>

“文若不必如此,能得到文若相助,已经足矣。</P>

只是在洛阳,早就听闻休若《荀衍,荀彧三哥》、友若《荀谌,荀彧四哥》、文若和公达《荀攸,荀彧侄子》身俱大才。</P>

未能相见,有点惋惜。”</P>

荀彧心里很是震惊,之前在洛阳,刘恢只说起他和公达,他没想到,刘恢连自己三哥和四哥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