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制衡(2 / 2)

听到王允的话,杨彪嘴里发出冷笑。</P>

“哼,我杨家忠于朝廷,忠于陛下,不管其他。”</P>

卢植和王允此时明白,杨家看上去没有选择,其实已经选择了,像这样的世家豪族绝非个例,因为刘恢的承诺他们是相信的,主要是对方一直信誉不错,加之这么多国家连续覆没,给所有人心理冲击太大了。</P>

今天,董卓接到诏令,入宫见太皇太后,不知为何?他心中有些忐忑。</P>

“拜见太皇太后”。</P>

董氏脸上挂着淡淡微笑,“卿坐下说话。”</P>

“谢太皇太后。”</P>

董卓肥胖的身躯,让其挪动都变得困难。</P>

“朕近日接到各地密保,扬州、荆州、兖州各地黄巾余孽反叛不断,不知卿有何良策?”</P>

董卓听完后,深感奇怪,从太平道起义以后,黄巾贼散落大汉各地,时有反叛。</P>

为何今天太皇太后会单独拿出来说呢?</P>

昨日刚刚得到刘恢消息……,董卓好像明白了什么?</P>

“太皇太后,益州、幽州皆是宗亲坐镇,两地战乱很快平息,百姓得以休养生息。”</P>

董卓特意忽略冀州和豫州,因为这两个地方州牧并非宗亲。</P>

“卿接着说。”</P>

“喏”</P>

“扬州、荆州除了黄巾余孽,还有山越人骚扰地方。</P>

二地皆可遴选宗亲中品德才干上佳之人担任。”</P>

此时,董卓明白了眼前这位太皇太后。</P>

她想用宗亲制衡刘恢,她不想大汉被刘恢吞并,如果刘恢攻打地方宗亲,会背上不孝的骂名。</P>

董卓也想给自己寻求一个机会,多年来的隐忍努力,他也不想因为刘恢化为乌有。</P>

人往往在绝对利益面前会迷失自己。</P>

“卿有何人选?”</P>

“荆州牧可由刘表接任。”</P>

“刘景升?”董氏想自言自语一般。</P>

何进造反并未牵连刘表,他留在了洛阳,那时他是北军中侯,成为刘宏第一批拉拢的人,刘表自然倒向刘宏。</P>

“现任刺史王叡如何安置?”</P>

“调回洛阳,另有任用。”</P>

历史上,刘表是190年被董卓推荐继任荆州刺史,因为荆州刺史王叡被孙坚所杀,现在却不一样,孙坚成了南阳太守,日子过得悠哉悠哉,他不可能杀王叡。</P>

客观的说,刘表是个人才,单骑入荆州,借助地方世家豪族势力,很快就收拢荆州权利,不过,也为未来埋下祸根。</P>

李傕、郭汜掌握朝堂时,刘表遣使奉贡,被任命为镇南将军、荆州牧。</P>

历史上的刘表进取不足,守成有余。</P>

此时,太皇太后董氏想起用宗室制刘恢。</P>

正是因为这样,刘表提前几年成为了荆州牧。</P>

“刘景升八俊之名朕听说过,他也称得上宗室梁柱。”</P>

董卓此时内心也感叹,一个从不理政事的妇人,几个月就能懂得权利平衡。</P>

董氏继续说道,“如此一来,朝廷大臣会同意吗?”</P>

这一点,她是忧虑的,自己虽然贵为太皇太后,她非常清楚,自己的话他们听,那是因为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更有刘恢给众人带来的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