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派出使者前往华夏看看。”巴顿.格拉克斯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下来。</P>
宁郡</P>
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这里百姓已经全面解决了吃饭问题。</P>
最近不少人投诉,这里有不少学校食堂外包,价格和质量都有所下降。</P>
宁郡廉政署署长张俊此时一脸严肃。</P>
会议室并不大,不过,里面的气氛有些紧张。</P>
“署长,工商业一旦放开,这种事情难以避免。”</P>
张俊看了看对方一眼,“大统领多年前就说过,华夏有几个地方不能商业化,医院、学校首当其冲。</P>
学校一旦商业化,将带来什么恶果?不用说,我们大家都清楚。”</P>
廉政署是一个完全的独立机构,华夏廉政署署长毛阶对宁郡廉政署长都没有指挥权,因为宁郡廉政署长是宁郡太守提名,宁郡百姓大会通过后任命的,他们的财权和人事权也是独立的。</P>
各地廉政署的人都是社会招聘的,对于进入这个机构,把正义感和责任看得最重要。</P>
“张署长说得不错,宁郡最近已经有了这个苗头,不过,按照律法,我们没有权限来管这件事情,除非这里面有利益输送。”一名近三十岁的男子说道。</P>
“我们调查有无涉及利益输送,其他的转给太守来处理。”张俊想了想说道,他知道,在华夏不能单凭热情办事,从上到下都讲求法律。</P>
太守府的太守叫陆山,进入华夏十三年了,原本是一个读书人,家道中落,土地被人强占,后来到了华夏,随后进入官场。</P>
收到张俊转过来的信,陆山十分重视,原本快要过年了,他根本顾不上这些。</P>
“你们看看吧!这是廉政署转过来的,不少人投诉学校食堂外包,生活费增加,而生活质量下降了。”陆山淡淡的说道,实则他内心压力很大,他是第一批普选的太守,对于他而言,干得好与不好,必将刻入宁郡的石碑之上,因为这是第一次宁郡百姓能做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官员。</P>
“太守,此事我已经着手调查了。”宁郡商业局长说道</P>
这类事情刚好也是商业局长的范畴。</P>
“吴局长,究竟怎么回事?”陆山的语气突然加重,让在场的人多少有点担忧。</P>
“陆太守,初步调查,去年开始,我们的税收正式改革,国税和地税分开,宁郡开始出现赤字,去年底,你号召各部门开源节流。”吴局长看了看不远处文教局的胡局长。</P>
胡局长此时有点慌乱,因为开会前他不知道讨论这件事情,而这件事情恰恰是自己授意的。</P>
“陆太守,此事责任在我。”胡局长知道,此时只有大方承认错误。</P>
文教系统的业务工作,陆山无权管理,但是他掌握着文教局长的提名和罢免权。</P>
“究竟怎么回事?”陆山声音越来越大,大家也能感受到他的愤怒在增加。</P>
“去年,我看到宁郡出现了财政赤字,回去后我就在想,华夏法律不允许教育市场化、商业化,这是指的学习课程等。</P>
我们最后商议发现,如果各个学校的食堂和商铺承包出去,通过招投标方式,应该可以得到不少回报,减少宁郡的财政压力。”胡局长如实说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