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加大教育投资(1 / 2)

“大统领,华夏的文教院应该如何走向国际?”刘备开口说道。</P>

对于刘恢的能力他非常清楚,刘恢早就和他说过,今后,华夏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文化非常重要。</P>

“关于文教院的工作,我认为接下来主要有几个方面。</P>

留学生方面,必须接受统一考试,合格方能给予名额,华夏不是垃圾场。</P>

到华夏学习的人,主要学习医学、文学、法律,至于军事学校和工业学校等,眼下不对其他国家开放。</P>

华夏的小品、相声、戏曲,要走出华夏国门。</P>

华夏文化影响大的一些书籍翻译成其他国家语言进行传播……”</P>

“大统领,我们传出去的书籍,是以当初大汉朝廷为主,还是新学为主?”</P>

刘备话里的意思大家都明白,那就是愚民还是启智?</P>

刘恢也在考虑这个问题,随着华夏发展,未来稍微明智一点的国家,都会逐渐转型,转型成和华夏接近的政体。</P>

联合国会议,希腊国王、高卢国王都表达了自己国内改革的想法。</P>

刘恢并未直接答应,而是让他们到华夏各地走走看看。</P>

如果一味愚民的话,未来那些国家的百姓一旦醒来,恐怕不仅仅恨统治他们的王权,也会恨华夏这个帮凶。</P>

这对华夏长远来说,是一件亏本的买卖。</P>

“你们的意见呢?”刘恢并未直接武断做出决定。</P>

卢植说道,“各有利弊,如果站在华夏国家利益角度上,这件事情并不好选择。”</P>

荀彧说道,“我个人意见更加倾向于,都可以翻印,出版单位可以明确说明。</P>

至于如何选择?华夏不给予明确。”</P>

刘备对此点头赞同,“荀院长的意见我认可。</P>

只有这样,华夏国在未来才不会被动。”</P>

刘恢有时也感叹,现在这群人都有自己独立见解了。</P>

“我更加倾向于文若院长他的建议。</P>

因为在华夏,朝廷的书籍也没有成为禁书。”</P>

刘恢的话是实话,为了让大家学会思考,华夏并没有将董仲舒以后的典籍封存,而是各大图书馆都有,让大家去参考比较。</P>

同时,华夏花了很多精力,将先秦时期的儒家文化逐步还原,将一些经典加入到了华夏教科书之中。</P>

众人点了点头。</P>

“大统领,华夏的财政税收体系很复杂,恐怕其他国家想学习很难。”糜竺开口说道。</P>

“为何?”</P>

“华夏这十多年来十分注重教育。</P>

华夏识字和算术早已经普吉。</P>

普通百姓开一个小铺子都知道自己应该缴纳的税收。</P>

其他国家根本没有这个基础,他们很多人连名字都没有。</P>

因此,我们这套税收制度并不合适其他国家推广。”</P>

“是啊,华夏的税种很多,国税到郡税都有明确详细规定。</P>

我们的各级官员都是在新学成长起来的。</P>

比如说魏国,他们那里官员很多都是中原过去的,满口都是之乎者也,根本做不来这套。</P>

因此,如果他们想学,可以建议他们学习我们刚到辽东的税收制度。”荀彧心里非常清楚,这些税收制度就算真正给他们,一个他们学不来,第二,华夏财政是独立机构,就这一点,其他国家就很难做到。</P>

甄逸赞同道,“荀院长建议可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