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钟繇(1 / 2)

宛城</P>

这里是南阳太守府所在地。</P>

南阳太守钟繇,今年已经48岁了。</P>

华夏五年(公元192年)那一年,华夏大军席卷中原。</P>

也就是这一年,钟繇正式走进华夏。</P>

钟繇,字元常,公元151年出生,豫州颖川郡长社县(今河南长葛市)人。</P>

钟繇出身颖川钟氏,举孝廉出身,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P>

在洛阳为官时,他就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刘恢。</P>

对于刘恢,他很迷茫。</P>

当辽东荡平东北角和草原的事情不断传入中原以后。</P>

钟繇坐不住了。</P>

但是他依然希望刘恢主动伸出橄榄枝。</P>

尤其是看到世家豪族出身的荀彧、崔琰等人混得风生水起之时,他更是如坐针毡。</P>

原本到襄平不久,荀彧曾经给刘恢推荐过钟繇。</P>

刘恢不置可否,以在朝为官婉拒了。</P>

因为刘恢知道,那时的需要变革,世家豪族过多,必然影响整个变革。</P>

华夏大军进入中原,汉献帝刘协被董卓杀了以后。</P>

钟繇知道,洛阳朝廷再无机会了。</P>

他回到了颖川。</P>

当第一次面对华夏新政时,钟繇内心是抵触的。</P>

虽然华夏给钱,但是你不卖将面临巨额的税收。</P>

逐渐接触下来,作为一个智者,很快就明白其中带来的好处。</P>

他接下来带着家族的人主动配合华夏改革。</P>

那一年,钟繇42岁。</P>

襄平第一次见到钟繇时,刘恢都有些感慨,这是一个活80岁的人。</P>

历史上的钟繇能力很强,被曹操誉为萧何。</P>

刘恢记得钟繇,是因为钟繇不仅是一个书法大家,还有就是他儿子钟会。</P>

按照钟繇履历,担任一个地方太守是足够的。</P>

但是刘恢这样做,必然遭致反对声音。</P>

那时中原还没有民选,都是襄平任命。</P>

即便如此,没有足够政绩是无法令人信服的。</P>

因为有朝廷资历,可以走华夏特殊人才通道,刘恢让其担任宛城县长,五年时间,更是赢得上下一片赞誉。</P>

去年更是在南阳太守的选举中获胜。</P>

“钟太守,这是南阳办大学的相关准备资料。</P>

没有问题,我们就可以报文教院批复了。”秘书小李走了进来。</P>

钟繇接过来后,认真的看了起来。</P>

一字一句都在看。</P>

看完后,合上了文件夹。</P>

“就按照这个上报。”</P>

“钟太守,您让我关注的河南郡。</P>

今天有消息了,河南郡已经正式通过申办大学了。”</P>

“哦?”钟繇抬头看了一眼小李。</P>

“小李,他们办什么类型大学?”钟繇放下手中的笔,拿起桌上的烟点了一支。</P>

“听说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主要以金融、旅游专业为主”。</P>

“无事,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点。</P>

发展重心也不一样。</P>

我们南阳郡主要建设一所商贸类型的大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