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人口外逃(2 / 2)

“大王,我们今年偷逃超过一万三千人。”许攸说话时,根本不敢看袁绍的脸。</P>

“岂有此理!这些贱民岂敢?”袁绍冷汗直流,半年时间跑了这么多人,长期下去还得了?原本赵国和华夏又是相邻,如此长的边界线如何管控?华夏又不愿意出一分钱修建边境墙。</P>

这些年,一些非法入境的开始形成团伙,在边境一些地方挖地道偷逃进入华夏。</P>

“大王,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派往华夏劳工回来以后宣传所致。”郭图是一个聪明人,这个时候万不能去打击许攸,否则会恶了袁绍。</P>

“对这些回来的人要加强管控。</P>

原本本王以为举报制应该松一下,现在看来,对付这些庶民应该严格一点。</P>

你们放心,官场永远不会采取举报制。”袁绍清楚,如果现在官场也采取举报制,定然会造成内部不稳。</P>

“大王,这些人回来以后,干脆割掉他们舌头。”逢纪开口说道。</P>

“大王,万万不可。”许攸吓了一跳,这样做,不是逼着庶民百姓造反吗?</P>

“有何不可?没有舌头,也不影响他们耕田种地缴纳赋税。”</P>

逢纪的话袁绍有一丝动心,不过,很快他就否定了。</P>

如果自己真的这样做,必然会被周边国家骂暴君。</P>

尤其是华夏的报纸,他们连刘恢都敢骂,何况自己?</P>

“子远说得对,如此残暴的事情本王不会做。”</P>

袁绍的表态,让其他人松了一口气,因为没有一个人喜欢自己领导残暴,除非他有病。</P>

“大王,臣以为,加强边境巡逻,村里除了举报制,更应该推广连坐制,一人犯事,全村受罚,一人犯事,全家三代内永远不能进入赵国官场。</P>

只有让这些庶民百姓怕,我们才能更好管理他们。”郭图说道。</P>

“你们的意见呢?”</P>

陈欢说道,“大王,我们应该通过外交途径和华夏斡旋,争取要回逃走百姓。”</P>

“礼部侍郎有些幼稚了,你在华夏大学读过书,应该知道,刘恢会愿意?”逢纪心中原本不畅快,看到在朝中实力平平的陈欢,他自然揶揄起对方。</P>

袁绍说道,“此事成功与否,我们赵国都应该表明态度,这事原本就是礼部工作,你尽心竭力办好这件事情。”</P>

“喏。”陈欢看了一眼逢纪,又看了一眼许攸,好像不站队的想法在他心中消失了。</P>

魏国</P>

“宫台,这会不会是刘恢故意给我们挖的坑?”曹操不相信刘恢不知道今天的结果。</P>

回来两万劳工,带来的是逃走一万余百姓,这让他心里很不舒服。</P>

在他心中,人口是衡量国家强大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