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物业(1 / 2)

华夏十五年(公元202年)八月底。</P>

一件事情引起整个华夏上下热议。</P>

事情的热度盖过了即将走马上任的刘恢。</P>

事情的起源是这样,宛城一个小区的物业管理不到位,小区垃圾没有及时清运,物业管理出面解释,然而业主非但没有原谅,反而激起更多的人不满。</P>

物业管理的解释是,业主没有按照时间将垃圾放在存放点进行分类。</P>

(华夏为了垃圾便于处理,一开始就要求垃圾进行分类,有的垃圾可以回收,有的可以处理,有的只能填满,这是为了让所有的人一开始养成良好习惯,以免造成巨大社会资源浪费,因为浪费的人力成本依然最后是百姓自己买单)</P>

而业主认为,物业管理应该是服务于业主,应该每天至少一次回收垃圾。</P>

双方各执一词,通过舆论,事情越闹越大。</P>

事情发酵以后,两边阵营都有不少自己支持者。</P>

支持业主的人认为,物业是服务机构,也是盈利机构,应当以百姓利益为先,应该更加人性化。</P>

支持物业的人认为,业主应该遵守物业条例,两天统一倒一次垃圾,以减少人力资源成本。</P>

而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物业解散的权力应该简化,而现在华夏的物业法对于更改物业程序过于复杂。</P>

各种观点都有,这让不少人都加入其中。</P>

华夏的物业公司大部分都是开发房产的公司所有,在华夏,拿土地开发的成本极低,不限量供应土地,位置远近价格差异主要在房产税上面,偏远点地方的房产税极低,城市中心房产税高不少。</P>

这就造成地产公司能从房产开发上赚的钱有限,原因很简单:土地太多竞争太大,还有就是政府限价,政府房屋出售上限是房屋建筑安装成本的2.3倍。</P>

地产开发赚的钱有限,但是聪明的人就将眼睛盯在了物业上面,物业可是长期能赚钱的买卖,并且投入成本低,几乎零风险。</P>

众多原因造成华夏物业公司主要是房产开发的公司。</P>

这就造成社会舆论的声音很大。</P>

“想要修订物业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荀爽看完报纸,仿佛自言自语一般。</P>

“物业管理有利有弊,从本质上来说,物业管理解决了业主很多痛点,存在的必要性是有的。”蔡邕说道。</P>

“现在争议在几个方面:</P>

一、如何让解散物业变得更加快捷便利;</P>

二、如何让更多的公司参与到物业这块大蛋糕中来;</P>

三、物业服务水平怎么提高?”郑玄缓缓说道。</P>

“业主诉求并没有错,就像老夫住的小区,两天才能倒一次垃圾,这就造成夏天稍有不慎就会臭气熊天。”阎忠说道。</P>

“老阎,这也不完全是物业问题,垃圾处理的也有问题,上门回收不及时。</P>

物业要求两天,是因为上门回收垃圾也要两天一次。</P>

如果堆放在公共区域,更加影响环境。”</P>

“我赞同建公所言,根本问题并不是物业,而是垃圾清运处理方。</P>

如果改成每天清运一次垃圾,这些问题都能解决。”</P>

“就是。”</P>

“至于康成说的第二个问题,无外乎利益之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