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1章 刘恢出行调查(2 / 2)

大量当地羌族向外搬迁,大部分搬迁到了身毒(今天印度东部)地区。</P>

这样一来,这一地区居住的人越来越少,最新统计的数据,七个郡加在一起,现在的人口还不足二十万。</P>

华夏拿下这里南部以后,这个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地方战略价值就大大降低。</P>

最近,不少人建议,应该合并成一个郡,虽然面积大,毕竟人口少。</P>

眼下最麻烦的就是交通,这里海拔高,很多人上去就是缺氧,道路修建十分困难,生存条件很差。</P>

如果能全部迁移的话,恐怕早就全部迁移走了,很多人世代生活在这里,他们不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P>

这就给政府带来巨大麻烦,经常上百里遇不到一户人家是常事。</P>

这些发展问题实打实摆在了大家面前。</P>

虽然政务主要归于地方,但是作为华夏大统领,刘恢也有责任协调处理这样的事情,尤其是战略制定。</P>

刘恢打算亲自去一趟,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P>

按照原本计划,明年开始,刘恢将有一系列出访,因此,他只得选择这个时候前往。</P>

得益于眼下比较便利的交通,刘恢带着人离开了恢都城。</P>

以眼下华夏的政治制度,刘恢不在也不会影响政府运转。</P>

曹操见了袁愧以后,很快就选择返回华夏。</P>

不过,曹操显得忧心忡忡。</P>

“怎么了?”丁氏早就注意到曹操,见完袁愧以后,曹操脸上基本没有笑过。</P>

“我是真没想到,大名鼎鼎的袁次阳居然彻底倒向了华夏?我依稀记得,二十年前,袁愧等人还把刘恢当成大敌的场景。”曹操坐在马车里,他打开马车窗帘,看着外面的景色,缓缓说道。</P>

“妾身读书不多,不过,曾经在华夏报纸上看过一段话。”</P>

“什么话?”曹操将目光从窗外转移到了说话的丁氏身上。</P>

“人天生懂得趋利避害,什么样的环境才会出什么样的人。</P>

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都是跟随,如果一个国家允许批评,那么理智的声音就会占据主流,官员也会做事有所收敛:如果一个国家视批评为洪水猛兽,那么这个国家阿谀奉承之人的声音就会占据主流,说实话的人就变成原罪。</P>

土壤就变得十分重要,你需要什么结果,土壤早已经决定,或者说这种结果是统治者早已经设定好了的。</P>

妾身也在想,为何袁公和父亲都喜欢上了华夏,也许他们看到了华夏更好的一面。</P>

夫君,你是站在曹家或者魏王角度看待天下的。</P>

父亲他们不一样,他们是站在天下百姓角度上看天下的,因此,他们才会认为王权没有未来。”</P>

丁氏家族在大汉时期就是大家族,可以说势力在曹家之上。</P>

汉唐时期的女子并不像明清一样需要守三从四德,有条件的家庭都希望子女读书识字。</P>

面对丁氏的话,曹操陷入了短暂的沉默。</P>

这一刻,曹操内心有些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