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章 断掉的线索(1 / 1)

王金来回了家,把采买的东西和发的工资交给自己母亲,让她保存好,完事了就去问一下同样在码头做过工的父亲有没有什么消息,或者有没有从自己爷爷那知道点什么?

回家的那外两个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不是为了能吃上那顿饭,主要是好奇,都想知道是不是真实存在发生过。结果都是没听过这件事,倒是都知道港口公司配合做过调查,具体是什么事情也没人知道,只是知道就是关于一些工人的失踪案或着是有家属报案追查到这里,有的工人确实是事故死了,而一些建国前的案子很多没办法查到了,人失踪或者消失再也没有音讯。

时间还是继续在走,生活照常进行,在家忙着农作和收拾一些力气活,这两天的休假一点也闲不着。早晚出去问问村里其他同样做过码头工人的一些来人,在那里也没收到任何有用的信息,谣传的事情就真的属于谣传,至少也应该有一定的市场,可一点点的波纹都没有起来,也是一件怪事情。

两天假休完了,回到岗位继续的工作。本来王金来想着上班的时候在公园看看能不能见到那位说书人,转了一圈没发现,估计是去别的地方了吧,有可能那天也就是说说而已,不一定当真的。既然没找到任何信息线索,现在也没看到事主,就不操那闲心了,继续自己的工作就好。

忙碌起来重复着机械的工作,做完了就能挣到一大家子的吃喝费用,苦点累点都是能接受的。这么一晃时间又到了这个月的休息日,上次还是暖风飘飘熏人醉,现在就成了北风瑟瑟冻大腿。进入秋天了,海风吹着时间长了骨头都是凉的。

王金来穿着厚厚的工服出了大门,骑上自行车先去到公园看看,是不是运气好能碰上说书人,转了一大圈了也没看到,料想这人也是去了别的城市也说不定。上次没在,这次也没在,就不是忙抽不开身这么简单了。搜寻无果就这样吧,继续自己的生活也挺好,只是心里那个念头始终放不下,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人能知道这个事情了。

“小王呀,你听出来了吧,那个说书人就是老神仙,当时的模样和现在一点变化也没有,还是习惯穿着一身中山装,还是喜欢穿一双黑色的布鞋,岁月在他身上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

王金来边说边感叹,端起酒杯来深深的喝了一口,也许一些回忆中的苦涩能随着这口酒消融在胃里。

“这都有三十多年了呀,你们还能认出他来,可一点也不简单。你们一开始不是说他走街串巷么,是说他说评书么还是跟我一样收一些东西?”王坤比较好奇,他们讲的事情里面王莽的身份有点对不上。

“我们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在上班不能回家,等着放假回了家就听家里面念叨,村里来了一个说书的,喜欢讲一些新鲜故事,还让人们帮着说说自己知道的故事,同时看谁家有老物件他也要,一问穿着长相才知道后就知道是他了,就见了一面之后再也没有见到过人,也是前一阵儿才再次碰到。”

这就能说的通了,以说书作为营生,顺便再收集一些古董文玩等,一次性能做好多事,想出这主意的人肯定不简单,至少聪明肯定跑不了。

回忆完了过往,可是留下了一个无头公案,这就让人有点不能接受,上不来下不去的,搁在那闹心呀。

“那件事这么多年了,你们也没有再追着探寻一下么,就比如你们那位工友,既然是他说的,肯定会知道一些细节吧。”王坤不死心的想着再问问。

“他也不知道,也是在偶尔一次聚会扎堆的人里面听到的,别说那群人都有谁根本就查不到,就是在哪听到的都记不准了,这让人怎么去找。由于长期干装卸工,一身的毛病,前两年得病死了,就更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王金来在感叹,至少现在他还身子骨硬朗,王金生身体也不错,很多工友或多或少的都有小毛病,重的的早早归去也有几个。机械和电子化生产,替代了人工,现在几个人就能有原先一百多人的效果,并且差错率几乎为零,成本减少,效益增加,都是现代化的进程。

“当时改革,清退了一大批人,我也是在那时候回到了村里,正好在单位的时候入了党是个党员,就这样换届选举成了村长,这么多年干下来了。”

“大爷,既然你都说了,大王庄和小王庄也没有那么深的积怨,老辈子的恩怨也不会到现在吧,何况您两位还认识熟悉呢,是不是后来又发生了别的事情呀,才导致了矛盾激化。”王坤喝了口酒,啃着鸡爪子,想到了这个问题,也就顺势问问王金来和王金生,看看到底是什么事情造成的现在这局面。

“也没什么大事,不是后来由于人口增长,重新分地么,围绕着河和田地,两个村子都想着多占一些,矛盾就这样由小到大,最后都发生了械斗,还是在政府出面才平息的,这也就是根子吧。”

终归是说道正题了,利益使然,前年不变的真理。那天在车里白涟也说到了,肯定不是简单的一个祖坟的事情,现在又冒出来了一个。土地、水源,自古就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了这两样出人命那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你来跟我抢饭吃,我都活不下去了还在乎别的么,往往就容易做出冲动的行为。既然活不下去那就试着争一争,没准还能有出路。陈胜吴广起义、黄巾军起义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由点到面最后成为燎原大火,席卷天下。当然了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王朝的更替就是成功的产物,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复始后人而哀后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