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陵本名张陵,早为太学生,熟读五经,为人有贤名。后来为官,仕途也算顺利,一路做到江州令。
按理说,这种秩千石的官员,再往上升迁一步,极有可能入京为官,或是升任太守,可谓前景光明。
但张陵却不这么认为,他虽熟读儒家经典,但自身却极为喜欢道家学说。可当时的朝廷,又怎么可能重新启用黄老学说。张陵屡次上表,却都石沉大海。
心灰意冷之下,张陵辞官而去,跑到巴蜀之地布道传教。甚至将名字改为张道陵,并且宣称自己是留侯张良之后。
当时的巴蜀之地,正是瘴气丛生,与外界极少有沟通,同时蛮部众多,又崇尚巫鬼,妥妥的野蛮人没跑。
也不知是张道陵太会出牛逼,还是真有其才,反正他在巴蜀多年,当地百姓人皆信服。
后来,魔武双修的张道陵,创立了一个名为五斗米教的宗派,用物理手段给百姓治病,用魔法手段教授百姓信仰。
而这个五斗米教,一直流传后世,也被称为正一道,天师道。BiquPaiCoM
坦白来说,张道陵的这几招,虽然有蛊惑人心的嫌疑,但的确给巴蜀的基层治理贡献了一定的成果,也算功大于过。
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昔日的道家,已经嬗变为早期的道教,并且开始向地方扩散。
从黄老无为,演化成修仙得道。
道教一直蛰伏着,等待着,期望着复仇的时机能够来到。
恰逢汉末,儒家钦定的苍天频频降灾,苍天钦定的皇帝大肆造作,皇帝钦定的宦官贪赃枉法,而时常于宦官中门对狙的士族又忙着争权夺利。
至此,底层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维持不下去。
而这时候,张角三兄弟粉墨登场。
昔年甘忠可所著的《天官历》、《包元太平经》,也流传到了张角三兄弟手上,他们学习该书,深受启发,继而效仿张道陵,创立太平道。
只是此时的《太平经》,早已不是昔年甘忠可的原著,甚至经过了多次版本更新,已经到了黑化的极致。
琅琊人于吉所著的《太平经》,其实是为甘忠可版本的《太平经》作注,而且只是其中一个版本而已。
原始版本的《太平经》,宣称自己要替天子更改天命,自然是想讨好皇帝的。
而张角三兄弟手中的《太平经》,居然开始宣扬洪水将出的末世言论,又立下了黄天将拯救世人的预言,俨然一副是要取大汉而带之的模样。
甚至张角还遣弟子八人,以善道教化四方,转相诓惑!
太平道最鼎盛的时期,不少地方高官,甚至朝中要员都有人信奉,足可见张角影响力之广。
终于在中平元年,张角兄弟头戴黄巾,揭竿而起,拉开了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幕。
一场道家向儒门的复仇,也就此重新开始。
可惜,张角最终还是败了。
不仅如此,还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汉帝国最终也没能取胜,搞得自身元气大损。
谷鷙&60;/span&62;没有这场双输的战争,大汉国祚再延续个数十年不成问题。屠夫何进也不会掌权,西凉武夫董卓,更是不会有逞凶的机会。
张角败了,但他把大好山河搅得满面疮痍,同时产生了各种的遗留问题。
就比如眼前,闹得最凶的青州黄巾。
左慈见林朝沉思不语,便又开口道:“林侯,纵然他张角罪该万死,可这些黔首黎庶,又有何罪?”
林朝一挑眉,问道:“先生所言的黔首黎庶,可是青州黄巾贼?”
“黄巾贼……原来在林侯眼中,这些人是贼。”左慈低头一叹道:“若是衣食无忧,谁会做贼?”
“他们有他们的苦衷,但某也有某的难处,只要他们一日还在打家劫舍,祸害州郡,那他们就是贼!”林朝斩钉截铁道,“他们无辜,那些被他们祸害的人就有有罪了?”
左慈苦笑道:“终是争命而已,哪有什么高低贵贱。”
“那便是了,他们争命,那些被他们祸害的百姓,又何尝不是在争命。就算是先生与某,亦是争命!”
“林侯此言,甚是有理。”左慈点了点头,“但青州黄巾犹有数十万,林侯总不能全杀了吧。”
闻言,林朝笑着摇了摇头,开口道:“自然不会。不瞒先生,等大军休整一番后,某便会建言玄德公上表天子,请平青州之乱。”
左慈急忙问道:“平乱?林侯打算如何平?”
“降者,可复为我大汉子民,冥顽不灵者……杀!”
一说到正事,林朝浑身的气势都变了,自然而然的透露出一丝煞气,看得左慈惊诧不已。
不过林朝所言,却与左慈所求不谋而合。
基层治理,永远都是一盘大棋,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收编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