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真情困惑混乱 上(2 / 2)

等着我爱你 金星永明 1608 字 8个月前

“我宁愿不要孩子而不愿意做这样一件自讨苦吃的事情。”方小洋当时在母亲耳边嘀咕着这句话。母亲田苗青的那些话又在耳边萦绕于心:“……将来由不得你,……”

田苗青的话令方小洋开始心神不宁,金冬花四十岁的妇女,为了要一个孩子,都愿意受这份苦难,那是为什么?哪是做妈妈的伟大,做女人的幸福。只有做了孩子的妈妈,才知道人间什么爱才是真正的爱。

金冬花产后那张胜利的自慰感与幸福感,脸孔上那丝盈笑又浮现在方小洋眼前。也许母亲田苗青说得对,到时候会身不由己,或许母亲所说的话的真正含义,正是自己这身肉体的是怎么来的,将意味着结婚的女人,已经不属于自己一个人,而是属于一个家庭的整体,甚至是以一个家族概念来理解:“物以类集,人以群居”。想着这些事情,方小洋情不自禁地笑话自己是傻傻的,没有女人生孩子,难道说男人会代替女人怀孕生孩子不成。

她吐着几个烟圈套子,在空气里浮泛游动。她又想着金冬花生孩子的时候那个情景,忽然发觉到自己好象欠了什么人什么东西似的,正如闻伦姐姐的小白兔,是在那次神经质般的敏感下,才令自己想起儿时的承诺。而现在这种欠缺的,是没有实现的东西,又象是负荷着什么人的某种债务,有些压着人喘不过气来,令方小洋特别的凝重起来。

桌子上那份手稿映入了她眼睛里,那是闻乐的作品,这部作品分十个部分,一个主旋律,数个副旋律,有传统的二胡、竹笛、箫、唢呐、大鼓、金锣等等伴奏,加上西方乐器里的管弦辅助,附加着钢琴、琴瑟打击乐器的调和音律,数十种民间乐器和西方乐器的交织组合在一起,阵容实实在在,气势磅礴宏大,令人难以想象竟然会出自他闻乐之手。

这部音乐作品的名字叫:《人生》。乐章第一部分是叙说主人翁的童年苦难生活与童年时期的无忧快乐;第二部分是在改革开放前夕这里的人们辛苦的劳作,挣扎的曙光的日子,现实主义生活的期盼;第三部分是主人翁童年与一个女孩子两小无猜的情感世界;第四部分是在改革开放边缘里的人们不理解与排斥新的社会变革制度的争议与心理苦难;第五部分是无忧的少年时代,主人翁的孤独与寒酸在新型的环境里被人们轻视;第六部分是主人翁在青年成长岁月里与童年的那个女孩相恋了,透析着青年羞涩的碰撞情感在起伏的浪海里;第七部分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气候里,这里的人们观念更新彻底击碎旧式生活习惯而向往新生活,然而在新观念的模糊里,歌舞升平生活底下暗藏着危机——道德底线的崩溃;第八部分是主人翁面对现实处于意志消沉里,在渴望另外一个新生活观念的价值更新;第九部分是人们发现主人翁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是时代格格不入的入侵者,呼吁社会的生活病症也不过如此而已,真的生活是自我;第十部分是堆放着主人的死亡祭祀篇和被人们悼念的动感,人活着一生原来不是为了自己,而为他人而活着。

这部音乐剧《人生》十个部分独立成章,却相互交相映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紧紧围绕人们对生活一生的追求与情感一生的渴望,与主旋律优美伴奏者“社会一生”纽织在一起,把“人生一生”的真正梦想的交响曲,一步步推向高深的社会生活哲理里面。

方小洋花费了好长的时间才领会到闻乐这部音乐剧《人生》的内在意义。认为闻乐是在写自己的生活,写作他的成长历经过程,是以改革开放前后岁月为背景,把时代气息放在他了的生活中,叙说他的分明的爱恨,喜怒哀乐,期望与失望,探索与追求,失败与成功,用无奈的生活来渲染社会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道德观,他的那种敢爱不敢言、敢言不敢爱的内心情感世界,执着的感情与他的生活象《人生》一样,如出一辙,人在“生、老、病、死”中挣扎,物在“风、雨、雷、电”中洗礼,这是一般规律的演绎推理,万物一般的哲理,可是这些一般哲理与规律,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甚至被践踏。

生活正是如此,人生正是一般,物类生存也是一样。

方小洋想着。其实她认为人生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只能沉溺在一个只有个人的空间里,她说闻乐这样生活是很傻的,这已经不是那样的年代了,人们再也不会相信那些深奥的东西,滋生着对现实理想是实惠,见得着,摸得到的东西。由此来看他闻乐这部音乐作品《人生》,是一文不值。只有在“贝多芬”时代,才有人会听听看看,领会其中的真谛,才有机会与之齐名的可能性,否则只有一个结果——垃圾,谁来买你的作品,谁买得起你这样的作品。时代已经令人们忘记那些东西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人们已经舍弃那样的生活,而他仍旧那么执着——应该是固执,或者说是顽固不化,最终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如他的《人生》第十部分:亡灵篇与祭祀篇。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切,肖邦用自己创作给别人的“追悼曲”,最后是给自己用的。

方小洋记得前几天到闻乐那里的情景。他的房子里那张十八世纪英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画框,望着被他擦了又擦,摸了又摸的情形,干干净净地挂在他房间里的正面的墙壁上,每当他躺在床铺上的时候,正好对着他,那人画框是他的精神世界,是他所有的梦想寄托。

方小洋说:“你好象特别看重这幅贝多芬的画。”

闻乐回答说:“是的,没错,他是我的楷模。这有问题吗?”

“当然没有。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心中的楷模——你有他的生活缩影,不,应该是在复制他的生活。”

“我是中国现实生活中的,英国的他。”

“我看你已经是他了。”

“你讽刺我。”

“我那里敢讽刺你,夸你都来不及呢。”

“不象。”

“怎么不象。”

“看你的表情,听你的语气,就是瞧不起我们这些人。”

“看看你,把我方小洋想得那么坏的姑娘,到现在为止,你还是不了解我。”

“你们都被世俗污染,我没有力量把你们从染缸里掏出来。”

“那就不要掏呗。明明知道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不是你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左右的。你却偏偏要去——”

闻乐话后沉默不语,此时的方小洋心田却在隐隐约约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