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欲擒故纵博研设计 走投无路伯约归降(1 / 2)

天水郡府,独孤彻高坐中堂,星彩、银屏护卫左右,以马遵为首的各级官员都站在台下两股战战,听候发落。</P>

“列位诸公,有愿弃暗投明者,左袒。冥顽不化者,自有专人送行。”有墨宵战士堵住大门,独孤彻有恃无恐。</P>

大部分官员都是第二天早上迷迷糊糊被提溜来的,对于局势还不清不楚, 正莫名其妙时,却见马遵、二梁已做表率,余者大多亦随之。只有尹赏与极少数人未动。</P>

尹赏道:“在下只有一问,不知将军如何得入此城?又如何入得吾等府中?”</P>

独孤彻冷笑道:“自有投诚之士,告以此间详情,吾入此城,如探囊取物耳。”</P>

此言一出,举座哗然。这个阶段可能投诚且清楚官府住址的,似乎只有姜维和上官子修。是故虽然话中无一人之名,然其字字皆是明确指向。</P>

马遵惊道:“不想姜维竟为此勾当。”</P>

尹赏愣了一下,似乎对此消息难以接受。半晌,摇首道:“伯约必无此事,吾不信也。”</P>

“哈哈,伯约明士也,晓事理,知荣辱,今得此功,必有赏赐。”独孤彻一反常态,颐指气使,得意洋洋,搞的这些达官显贵很是难受。</P>

尹赏等人闻之,亦懊恼不已,为全性命,亦只得左袒作罢。</P>

其实独孤彻话中有一个很明显的漏洞:姜维早间出城,打到马岱营处就要半日,更不用说走到诸葛亮中军处了。就算姜维有心献城,也不可能发生在当晚。</P>

不过糊弄这群已被吓傻的家伙还是绰绰有余。何况,汉军悄无声息的进城,又如此精准定位到各主要官员的住址,也确实不是常理可以解释的。</P>

独孤彻又给姜维“泼了些脏水”后,就佯装要去找乐子,离开郡府。墨宵战士亦十分“配合”,亦装出一副半场开香槟的态势,玩忽职守了起来。</P>

马遵等人“获得”了行动“自由”,也就各自离开。</P>

马遵虽已如此狼狈,但仍贼心不死。四处查探,发现只有东门没什么士兵。遂叫上自己平日里豢养的亲信死士,准备搞事情。</P>

……</P>

却说姜维打破汉军营寨,奋勇追击。</P>

然而还没追出十里外,忽闻左右两边喊杀声起,乃是李严和王平。</P>

姜维大惊,根本不相信诸葛亮所部主力竟能来这么快。忙止住士卒看时,两边各有一员大将,皆呼姜维早降。其身后烟尘大起,势之大,似有兵马无数。</P>

马岱见援军已到,遂亦止住部队,回身杀来。</P>

姜维心知中计,料敌不过汉军兵多将广,只得率军回城。三将各率部掩杀,魏军恐惧慌乱,不能调度,死伤溃逃者无数。</P>

好不容易脱离李严等人的三面包围,又见回城道上一支汉军拦路。只见为首那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手中一柄九环金背刀,正是魏延。</P>

魏军方出龙潭,又入虎穴,再无一丝战心,皆各自四散逃命,姜维身边只剩不足千人。</P>

魏延道:“伯约英勇善战,胆大细心,然吾诸葛丞相技高一筹,今何不早降?”</P>

姜维方欲回身再夺路而逃,却见李严三将又已追来,此时已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乃叹道:“今番休矣。”</P>

其身后上官子修道:“伯约勿恼,诸葛亮诡计多端,吾等既已中计,还宜各率一部,分道突围,不然皆没于此也。”</P>

姜维叹道:“只得如此矣,保重。”</P>

“伯约亦保重。”</P>

魏延见魏军分兵,遂与李严去擒姜维,马岱与王平往捉上官子修。</P>

其实上官子修也是在赌,他在赌魏延的目标是姜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姜维必无性命之忧,自己也不是主要目标,很有可能突围成功,或许是当下最好的结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