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P>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P>
“......”</P>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P>
刘玮略加思索,很快便把《阿房宫赋》默写出来。</P>
古代的千古雄文,刘玮还能清楚的背得《滕王阁赋》、《岳阳楼记》、《出师表》以及《阿房宫赋》。</P>
《洛神赋》他也尝试背过,文字太多,而且说的是男女情爱,根本不是一个雄心壮志的大汉皇子所具有的胸怀。</P>
滕王阁赋、岳阳楼记、出师表跟眼前刘玮所处的境地似乎牵连不上。</P>
而阿房宫赋却是站在后人的角度,对阿房宫的建设和破坏的描写。</P>
生动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的历史教训。</P>
同时也对现在当政者发出警告,表现出了忧国忧民情怀。</P>
全文514个字,刘玮一气呵成,不带停顿的。</P>
毕竟前世这篇文章,是刘玮被高中语文老师课堂上点名起来当众背诵的。</P>
刘玮花了一个星期晨读加晚自习,终于能流利背诵默写出来。</P>
每一个字,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P>
当刘玮写完最后一个字,把笔一放,皱起眉头,背着手,一脸肃然。</P>
他也不顾蔡邕父女两人的迷惑不解,便沉着脸走出了营帐,傲立于门口,凝视远方的阴山,发出重重一声叹息。</P>
蔡琰蔡邕还有卫觊等一众人不明白刘玮为何这般。</P>
直到蔡邕和蔡琰走了过去,小心拿起刘玮刚刚写完,墨迹未干的绢纸。</P>
蔡邕浏览着,眼神变得越来越惊诧,而拿着绢纸的手也变得颤抖起来。</P>
直到看完最后一句,他的呼吸粗重,眼中噙着泪水。</P>
文章震撼人心,直击灵魂,鞭辟入里,入木三分。</P>
蔡邕的文人好友之中也有不少写秦亡教训的文章。</P>
但是以刘玮这个皇子的身份,分析秦亡的原因,却是独一份。</P>
怪不得刘玮写完之后,一言不发走出去。</P>
显然是他在写的时候,沉浸于文章的意境中而久久没有回过神来。</P>
文章被他赋予了情感,把他自己都震撼打动了。</P>
蔡邕似乎明白了文章之中,刘玮要表达的意思。</P>
他喃喃说道:“吾有生之年,能读此文章,现在让吾去死,吾也乐意!”</P>
什么!</P>
向来只有蔡邕去批评别人的文章,哪怕鸡蛋里挑骨头,也被他整出二五八万来。</P>
可是,刘玮的这篇文章,竟然让蔡邕不仅没有一句批判的话,还说出朝问道,夕可死般的评语。</P>
蔡琰连忙凑了过去,拿起绢纸细细一读,顿时头皮发麻,全身汗毛都竖了起来。</P>
王爷真乃神人也!</P>
如果刚才怀疑那三本小册子有刘玮麾下谋士代笔,那么现在她可是亲眼目睹刘玮一字一句将这样隽永精致,意境深远的文章写出来的。</P>
这个皇子那里是传言中的奢靡无度,不学无术。</P>
先别谈他驱逐异族,收复河套的功绩,就眼前这斐然文采,足以碾压多少人!</P>
蔡琰进入云中后,一路走来,河套三郡的百姓安居乐业,到处欣欣向荣,生机勃勃。</P>
修路,筑城,开荒,练兵,还有御寒取暖的蜂窝煤等等一切。</P>
与雁门关内,却是一番截然不同的状态。</P>
管中窥豹,云中王的文治武功,绝对在洛阳那位皇帝之上。</P>
蔡琰此刻更加坚定留下来,在刘玮下面干的决心。</P>
“父亲,您与王爷的打赌...”</P>
蔡琰当即提醒蔡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