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有人在想我?”
说着他起身,透过窗户,看着被黄土高原阻挡的首都方向,喃喃道:“是时候写封信了,再不回个信,下次估计都不是喷嚏,而是妈妈的巴掌了。”
想着,他伸了个懒腰,回到座位,抽出一张信纸,开始挥笔泼墨…
嬉闹间带着思虑,不提朱琳琳收到林家川的信是多么开心,但年一过完,林启明也到了该上班的日子,而且也是时候让汽车工业司运转起来,不然上边说不定就该找他谈话了。
而关于动工的第一个项目,林启明也有了初步的想法。
这还得益于自己宝贝儿子,他在信中提到已经把那辆哈雷摩托运了回来,记得去车站接收。
也就是这对林启明进行了提醒,造车人肯定是不够的,强行上马说不定最后也是劳民伤财,但是摩托车就不一样了。
这可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最热门的的交通工具,和给其他人画的买汽车大饼相比,摩托车的蓝海可近在眼前。
而且相比较汽车那生产难度,摩托车的生产的难度就下降不少,到时候就算硬件达不到,他也能换个软包,后世那些牛皮的车型他还是知道的,到时候找找门路销到香港,也不会亏本。
至于说卖不卖得出去,别人卖不出去,他林启明还卖不出去吗?
有了想法,林启明也不是犹豫的人,直接拉来了陈思宇和林良聊了起来。
“反正我就是这么个意思,车企还得休养生息一阵,硬着头皮上也没好结果,倒不如咱们先在摩托车上下手。
互相大大配合,调到一下司里的力量,等如挥臂使了,咱们在攻坚克难,到时候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两人不语,对视一眼,开始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林启明也不急,拿起茶杯喝了一口,
这制造东西不是一拍脑门就能实现的,他俩现在就在研究生产一辆摩托车究竟需要那些技术,那些资源,他们是否具备,毕竟这要是一声令下,全国的摩托车厂可就动起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不是看玩笑的。
而且他们这段时间做的全是生产汽车的准备,虽然也没多少东西,但也不要紧,本来生产汽车就是一边摸索一边制造,无伤大雅。
但摩托车就不一样,这要是造不好,那可没办法和上边交代,上边现在也需要成果提升民族自信心,而且这个任务刻不容缓。
片刻后,两人交换了下笔记本,又讨论了一会,才缓缓点了点头,林良把笔记本递给林启明,
继而说道:“林司长,我和陈副司长简短的讨论了下,发现目前以我们的技术储备制造摩托车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段时间随着管制的放开,我也收到了不少海外朋友传递回来的资料,其中也有摩托车的数据。
我有信心造成质量不低于洋人的摩托车,但是…”
“我就知道要有但是,有啥就说啥,这不就是在讨论吗?”
林启明也不急,瞧着笔记本上的各种设备数据,发现他还是有点小觑祖国母亲了,天下能人异士又怎么可能只有他自己?
瞧瞧这发动机数据,娘的,不会是给利勃海尔t282b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