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采珠人都被称之为‘疍民’,因为居住的船只像一个鸡蛋,虽然能采得珍贵的珍珠,但一直是最低等的贱民。”</P>
“居于舟船,随潮往来,不许陆居,漂泊不定;世世代代都只能从事捕鱼采珠的活动;不许识文学字;不许和岸上良民女子婚配,在《宋刑统?户令》中有记载:奴诈称良,娶良为家女为婚者,所生子孙女从良,女方知男方为奴者,从奴。”</P>
“南海的采珠历史悠久,我国古代的海珠基本全部来自于南海。明代人陆楫的《古今说海》中有记载“或遇大鱼蛟龟海怪,为鬃鬣所触,往往溃腹折肢,人见血一缕浮水面,知蜑死矣。”穿上的接应人只要在海面看到一丝血迹,拉上来怕是已经血肉模糊,成了残肢断臂。”</P>
“在明万历十年,廉州府的珠民不堪苛政,发起暴动,结果失败,一百二十余人同时被斩首于市曹。一时间,廉州府沿海“积血为化海水丹,万落千村半已残”。我们吴家先祖,就是幸存者之一。”</P>
“据传,先祖之所以侥幸留得一命,是因为他曾在一次出海过程中,偶遇蓬莱仙山,寻见了所谓的徐福墓葬。里边金银财宝无数,更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仙丹。故而廉州官府留下先祖,希望靠他寻到那传说中的徐福墓。”</P>
“一如当年徐福出海为秦始皇寻觅仙丹,他同样一去不复返,消失在海上,渺无踪迹。直至四十年后,他又返回了廉州,据传容颜不改,依旧正值壮年。彼时朝纲动荡,女真来犯,没人再关心一个四十年前出海的珠民,先祖因此有了喘息之机,在临海扎根定居,享年一百七十六岁,在临死前,他留下了一张海图,和一句遗言。”</P>
“吴氏子孙,寻得此藏,命数更易,齐天洪福。”</P>
……</P>
“实不相瞒,游蜂的处境直至今日,依旧没有多少改变。我们依旧要下海搏命,依旧贫苦,九死一生采上来的明珠,也会意外蒙尘。许多人甚至不知道那些珍宝是什么,就连采珠人自己都不清楚,手上的东西究竟是废物,还是珍宝。”</P>
“而另一批珠民,不需要再下海,随着时代发展,他们可以养殖珍珠,珍珠也变得越来越不值钱,游蜂最后稳定谋生的手段也没了。你估计也看出来了,我们叔侄俩,空有一身本事,但过得很不好。现在出海,要证件,要大船,现在海上可热闹了,到处都是航线,到处都是轮班,可偏偏没有我们这样的人容身之所。”</P>
“唯一的希望,就是先祖留下的那张海图。可惜,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当年海图绘制能力有限,具体位置模糊不清,只知道在日本周边。我们找了这么多年,依旧是一无所获。”</P>
说到这,吴正平耸耸肩,说道:“遇到你之前,我都已经打算去找个班上了,我侄子已经看上了一个电子厂,包吃包住,挺好的。”</P>
我若有所思,点了点头,说道:“那你们是怎么把鲛人泪和徐福墓联系上的?”</P>
吴正平说道:“这就涉及水文地理,以及我们家传绝学了,要让我展开细讲吗?”</P>
我想了想,说道:“算了,你们继续吧。”</P>
吴正平点了点头,继续挖沙子,叔侄俩看上去干劲十足。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在他们眼前,容不得他们错过。</P>
就这样,两人挖了一整天,期间刘毅和李暇还来送了几次饭,一起坐在海滩边看风景。</P>
大半个海滩都被他们挖得坑坑洼洼的,全是细小且排列整齐的孔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