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检验真假(2 / 2)

上次他是为了赶来给F22加燃油,所以早点到了,而这次的光刻机直接拉走就行,他就没提前来。

“下次你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就行!”王阳随口向宋海青笑道。

“下次???”

宋海青敏锐地捕捉到了什么。

他心里觉得有些奇怪,不明白王阳为何这么说。

而这时,王阳又说道:“走吧,我们进去看看光刻机吧!”

说完,王阳便走向厂门。

高亮见状,扭头看向宋海青。

他刚才也听到了王阳说的“下次”,心里也觉得有些奇怪。

“下次是什么意思?”

高亮之前F22战机的事情没参与,这是第一次现实中见到王阳本人!

宋海青见王阳走向厂门,心里虽然还在疑惑,但并未多想,而是把这个问题藏在心里。

他跟了上去,走在王阳的身后。

在四个警卫员的帮助下,两扇巨大的厂门被缓缓推开。

等会儿大型货车要开进来运走光刻机,所以厂门要先打开。

否则,王阳就带着宋部长他们走小门了。

走进工厂,便看到前方不远处的光刻机。

不过,由于排列整齐的缘故,只能看到三台光刻机的侧面。

见到这一幕,宋海青、高亮以及他们身后的四名警卫员都面露惊讶之色。

虽然之前已经有所心理准备,但亲眼见到还是感到惊讶!

突然,宋海青想到什么,看向王阳问道:“王先生,您之前不是说过有六台吗?怎么就看到三台?”

由于一台光刻机长三十多米,而他们站在厂门口,视线角度只能看到三台光刻机的侧面,所以自然而然地以为只有三台。

“有六台,走过去看就知道了。”王阳笑了笑,带领着他们走过去。

带着他们在六台光刻机前边走边看,他们这才明白过来,确实是有六台光刻机!

而且,那些光刻机实在太逼真了,无论是沉重的质感,还是流露出的科技气息,都让人难以分辨真假!就连光刻机上每一处英文标识的细节,都处理得相当完美!

宋海青和高亮内心激动澎湃。

在王阳的带领下,他们逐一审视了六台光刻机后,宋海青转向王阳问道:“林先生,我们是否可以开始装车了呢?”

宋海青已经急不可耐,想要将这些光刻机尽快送往军工厂验证真伪!

不过,他并未提出让王阳演示光刻机的真假,因为目前众人对王阳的真实能力——维修技术,还一无所知。

因此,在大家看来,若是不懂光刻机,又如何能演示其真伪呢?

“当然可以!”王阳笑着回应。

宋海青点了点头,随即转身对四名警卫员吩咐道:“让货车进来,同时再叫几个人来帮忙!”

光刻机体积庞大,多几个人装车会更加顺利。

“是!”之前向宋海青报告王阳车辆接近工厂的警卫员应道,随即开始传达命令。

……

不久之后,工厂内便忙碌起来。

一辆大型货车停在了一台光刻机前,货车的挂车是敞篷的。

在大型起吊机的操作下,光刻机被缓缓吊起。

伴随着起吊机的轰鸣声以及警卫员“放、放、放”的指挥声,光刻机被稳稳地放置在敞篷挂车上。

一放置好,七八名警卫员便爬上挂车,开始解开光刻机上的吊索。

解开吊索后,众人又拿来绳索,将光刻机固定好。

尽管光刻机体积庞大且沉重,在行驶过程中,货车刹车或加速时,大概率不会发生因惯性导致的事故。

但万一出现意外,损失将不堪设想!

因此,为了安全起见,还是用绳索进行了固定。

固定完毕后,这辆大型货车便载着光刻机驶离了工厂。

接着,众人又开始将吊索套在第二台光刻机上。

……

过了一会儿,第二辆大型货车也载着光刻机驶出了工厂大门,众人目送着货车离去。

随后,宋海青转过头,微笑着对王阳说道:“林先生,那我们就先告辞了,不打扰您了!”

他依然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光刻机运回军工厂,让郑学兵验证其真伪。

“好的!”王阳笑着回应:“我送你们出去!”

“好的。”宋海青微笑着点了点头。

随后,他们一行人便离开了工厂。

王阳目送着他们的车辆远去,但突然想起了什么,低声自语道:“还剩下四台光刻机,该怎么处理呢?”

想到这里,王阳陷入了沉思,开始琢磨解决的办法。

……

在362军工厂,郑学兵的办公室里。

办公桌后坐着一位五六十岁的老人,他头发斑白,身着白色研究服,胸口口袋里插着一支蓝色笔。

他左手扶着额头,右手放在桌子上,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桌面,发出哒哒的声响。

他微微皱着眉头,似乎一直在等待某样东西,但那东西却迟迟未到。

这位正是郑学兵!

郑学兵轻啧了一声,抬起右手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

“已经过去这么久了,怎么还没到?”他皱着眉头说道,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光刻机了。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敲响。

“咚咚!”

“进来。”郑学兵看向办公室的门说道。

话音刚落,门被推开,一名科研人员走了进来。

郑学兵看着他问道:“有什么事吗?”

对方走到办公桌前立定,报告道:“报告!武器部部长他们到了!”

听到这话,郑学兵立刻站起身,脸上的郁闷瞬间被惊喜所取代。

终于来了!

他连忙说道:“快!去看看!”

说完,他便绕过办公桌,匆匆向办公室的门走去。

科研人员紧随其后。

……

在军工厂的工厂外,停着两辆大型货车。

每辆货车的挂车上都载着一台大型白色设备,整体呈长方形,长度约有三十多米。

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散发出沉重的质感和浓浓的科技感。

周围站着不少穿着白色研究服、内着绿色军装的科研人员。

他们虽然好奇那两台大型设备是什么,但却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查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