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杨被人引着了进去,只听那姑娘给他柔声解释道:</P>
“咱们东家考虑到崇化坊的房子大多都不小,但是许多想要改善居住品质的客户又不想在房子上投入太多,所以想了这么个主意”</P>
听听,人家说话多动听。</P>
老杨简直感动死了——“不想在房子上投入太多”就是比“手里没钱”顺耳。</P>
走进宅子里,才发现内部和外头一样的体面,门槛、窗棂全是崭新上漆的。窗户上糊着漂亮的纱,主屋、侧屋房檐下面都挂着竹纸灯笼,上面画着个大饱满的柿子果。精神极了。</P>
进门的大院子里是修的花池子,栽着郁郁葱葱矮木,甚至排列出了精致的形状。</P>
通过侧廊就是后院,一入眼就是那株画上同款的大柿子树,树上的果子满满当当地垂了下来。</P>
妻子抱在怀里的幺儿高兴咯咯直笑。</P>
指着树上的柿子树喊“要”。</P>
宝龄顺势摘了几个,都塞进了两个小孩子怀里。</P>
阿瑶看着大柿子高兴极了,剥了皮就塞进嘴里,甜极了。</P>
其实柿子在大雍朝实在算不上值钱,一大筐品相好的也买不上半两银子。</P>
但这不是想要“营销”,制造“噱头”嘛,柿子就起个应景的作用。</P>
其实细看一下也就那样,柿子树乡下满地都是,配上门口那幅画,怎么看都让人觉得美,这就是“先入为主”。</P>
“这个宅子一共分了五户,每间都有单独的户锁,厨房和茅房是公用的。”</P>
“看这个。”宝龄一边说着,一边把装在后院墙壁上的晾衣杆拉出来。</P>
“呀,这东西好!”连老杨那个闷嘴葫芦似的女人都感叹起来。</P>
这东西有点像后世阳台外延展式的晾衣架子,可以拉伸折叠,还请木匠装了特制的挂钩,随时拆卸,收起来也不占地方。</P>
当时来组装的木匠看了钟晚芍的设计图纸啧啧称奇,成品也确实做出了其中的精髓来。</P>
钟晚芍表示这算什么?她还有更先进的“手摇式升降晾衣杆”。</P>
让这些古人瞧好了吧,这都是现代懒人的智慧。</P>
她准备留着以后在宣化坊的富人区炒房时再推出这个噱头。</P>
宝龄此时正在为老杨一家展示屋里的家具和摆设,都是从李清那里薅的羊毛,钟晚芍为此省了好一笔修缮的钱,当然她也没故意为难就是。</P>
屋子里的陈列摆设都选的是普通品质的,对租户而言,更看重样子讲究,归根到底还是本钱和底气不够。</P>
但为了吸引客源,钟晚芍还是绞尽脑汁摆了些风雅有趣的小摆件,例如给桌子摆上了花样别致的桌旗。</P>
这些都是大早上钟晚芍拉着理娘去西市巷子里的小摊贩那里淘来的。</P>
理娘虽然笑眯眯的,但还是委婉地提醒二小姐其实“库房里有不少摆件,二小姐按例是可以取用。”</P>
作为盐运史府上的账房自然是看不上这些,但在钟晚芍忙活着把选好的东西都摆了出来,理娘不说话了。</P>
她发现自己跟着二小姐以来一直在受到一些不明觉厉的震撼。</P>
别说,那两文半匹浅绿小碎花的包袱布裁剪一下放桌子上还真像样,看起来值十两一匹了!二小姐说这叫“审美附加值”</P>
不知道别人买不买账,反正老杨一家子已经晕乎乎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