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的头版头条,是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这是林菁菁连夜赶出来的稿件,交到主编手中之后,迅速过稿排版,赶在第二天一大早,登在了每日电讯头条。
新华网同时全文登载了这篇报道,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张寒梅的那个“不切实际”的女子高中梦,传遍了全国。
集中在一起开会的十七大代表们,当然也看到了这篇报道,第二天全体大会的时候,许多代表纷纷好奇地打听,谁是张寒梅,谁是那个异想天开想要办免费女子高中的女老师。
来自教育系统的代表们更是聚在一起,讨论这位平凡又伟大的基层女教师。
“实在太不容易了,”其中一位同样身为教师的代表叹息:“我自问自己做不到她这个程度。这个年代,想要办女校,可想而知阻力有多大,她居然坚持募捐五年。”
“关于张老师办女校的这个想法,”另一位女性教师代表说道:“社会上的争议肯定会有,但我觉得想法和初衷没有问题。贫困地区重男轻女的现象一直客观存在,贫困线以下家庭的女孩子失学率就是高于男孩,这是事实,客观事实为什么不能提?女性权益这个话题年年都在提,但像是张老师这样,有想法,也肯实实在在的付出行动,积极为贫困家庭的女孩子争取权益的,实在是太少了。”
“是的,所以力所能及,我打算捐一点。”有一位教育系统代表立刻说道:“为教育扶贫事业尽点力。”
“我们还可以搞个联名呼吁,”又有人提出新的建议:“引起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以及社会关注。”
这片报道引起了代表们的广泛关注,当然也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关注。和张寒梅同为十七大代表的市长很快找到了她,问了她许多关于哪篇报道的问题,当然了,市长最主要关注的,还是张寒梅那个女高梦。
“张老师,对不起了,”知道了所有来龙去脉之后,市长诚恳地向张寒梅道歉:“其实我今天来找您之前,已经打电话回去,找冯美兰同志聊过了。我们的思想被限制住了,不够开放,只考虑到办性别限制中学是不是合宜,把贫困家庭男孩隔离在外是不是合理,没有考虑到你们基层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您的想法我了解了,偏远山区的贫困问题,就必须先从提升妇女素质入手,您的逻辑没有错,是我们错了。”
“市长,您别这样说。”张寒梅赶紧摆摆手:“您和我的初衷其实都一样,都是为了山里的孩子们着想。”
“张老师,您放心,”市长当场向张寒梅做出了承诺:“咱们市里,会尽力支持您办校,等咱们回去,市里立刻开会研究,看能拿出多少财政拨款来给您,咱先把校舍建了,审批手续过了再说。”
市长是说……打算从财政拿钱帮忙办女校??张寒梅立刻惊喜地几乎哭出来。她立刻握住市长的手,不停地摇晃着:“市长!谢谢您,谢谢您了!我替咱们大山里的姑娘们谢谢您,是您给了她们一条出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