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老沉吟不语,这个问题他曾经也是反复斟酌,反复查看排查记录,可依然解不开这个疑问。
“有没有可能是杜美娟的同事,或者邻居呢?”房华在一旁补充道。
许正摇头否认,当年警方可是大量排查三里屯酒吧的营业人员和顾客,至于杜美娟的邻居,那更是挨家挨户的调查。
看着房华略微稚嫩的圆蛋脸上满是苦思,许正突然脑海中掠过一道闪电,仿佛一下子砸开他苦思不得的难题。
“闫老,我知道咱们遗漏的是什么人了!”
听着许正兴奋的声音,在场众人全都抬头看过来,闫老语气激动的催促道:“快说,是什么人?”
许正却没有立即回答,反而是操作电脑打开卷宗,找到杜美娟当年所住单元楼楼下那一家人。
“闫老,您看这份排查记录,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凶手可能就是这家人之一,或者与他们有关系。”
这份排查记录是十年前办案人员做的,非常详细,记录了这一家四口人,在案发一周之内的所有行踪。
其中男主人当年43岁,案发时间并不在京城,这一点有人证和物证都能证明。
女主人42岁,案发时间在家睡觉,同时她女儿14岁也在家,两人互相作证,加上手机定位和小区摄像头的录像,以及警方对她们二人的询问。
也排除了她们作案的可能。
这家的大儿子,当年16岁刚上高一,住校,也有不在场证明,学校保安和摄像头录像,还有他老师与同学作证,这个孩子在案发当天是一直在学校。
作为死者杜美娟的邻居,而且正好还是楼下住户,这家人,特别是母女俩当年可是被警方反复询问,光记录的笔录就比其他人多两页。
可以说她们二人在警方怀疑对象中,重视度这家人只比常乐乐低,至于原因有很多。
一是正好是上下楼天然就有矛盾。
二是杜美娟和常乐乐的职业,酒吧夜场女,特别是前者经常会带人回来办事。
那种床上运动和床板晃动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或者凌晨,等同于火车从耳边跑过去的噪音。
更何况这家人还有俩孩子。
所以当年办案人员也曾重点调查了这家人,包括闫老,每次想起这个案子的时候,也会琢磨一下这家人。
父子俩都有不在场证明,而那对母女在案发当天虽然一直在家,也无外人给她们证明不在案发现场。
但是当年警方排查很久,甚至做笔录的时候还用上了Ai审讯仪,加上侦查人员的经验判断,都认为母女二人根本没有作案的能力。
历届的案子侦查员最后统一认为,这家人作案的可能性基本全无。
闫老也是如此。
但现在许正又一次重提这个家庭,甚至表现的好像琢磨明白这个案子了,他仔细回忆一波当年的调查,没搞明白他们以前办案遗漏的是什么。
许正看着大家的表情便能猜出来都在想什么,他没有再卖关子,找到楼下那家人大儿子的笔录,“大家看一看这三份笔录。
都是徐传彬这位同学在三次警方重启此案做的笔录。
内容基本一致,主要是说他在案发当天住校没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