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蜂窝煤(1 / 2)

崇祯六年二月初七。</P>

初晨的阳光透过木板封堵的窗户,缕缕光线照射在刘博源的脸上,他睁开朦胧的双眼,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P>

望着窗外那初升的太阳,刘博源的心情莫名得高兴起来。因为今天,他就要开始烧起蜂窝煤的第一把火了。</P>

在简单的洗漱用餐过后,刘博源来到院中。</P>

此时摆放在院中的蜂窝煤,在经过两三天的晾晒后,已经干透了。</P>

刘博源蹲下身子,用手掰下一小块的蜂窝煤,放在手心里揉搓,煤炭很快变成松散。</P>

“应该是晾干了。”</P>

他满意地点点头,站起身子,丢下手中的煤炭并拍去煤灰。</P>

刘博源从院中的角落里搬出了放置好几天的煤炉子,又去厨房寻来一些秸秆与干柴作为引火之物。</P>

一切准备就绪,刘博源掏出携带的火折子,拔出盖子,对着火折子轻轻的吹气。</P>

不一会儿,火折子上已经燃起明火,他连忙点燃秸秆,放入炉膛内,随后又把干柴也添入其中。</P>

等到炉膛内的干柴也燃烧起来,刘博源用火钳夹起一块蜂窝煤放入炉膛内,取下煤炉子底层通风口的盖子,让大量的空气进入其中,加快引燃蜂窝煤的速度。</P>

几分钟过后,炉膛内冒起淡蓝色的火焰。</P>

刘博源见到淡蓝色火焰冒出,知道这是蜂窝煤充分燃烧的结果。他连忙又往炉膛内叠加了四块蜂窝煤,每块蜂窝煤之间都保持上下孔连通着,盖上通风口,只留下拇指大小的缝隙。</P>

“终于做成了!”刘博源欢喜道。</P>

“源儿,什么做成了?”</P>

这时,罗氏挎着竹篮从屋内走出,听到刘博源的话语,忍不住好奇问道。</P>

“娘,你看,这炉灶怎么样?”刘博源指了指炉膛口正冒出红色小火焰的煤炉子。</P>

罗氏好奇的围着煤炉子看了一会儿,见炉膛内冒出红色火焰,且只有缕缕轻烟飘起,伸手感受了火焰温度后,便问道:“源儿,这里面烧的就是蜂窝煤吗?”</P>

“没错!”</P>

“娘,你觉得这个比起柴火灶如何?”刘博源问道。</P>

“看着烧起来的样子,还是不错的,而且没有什么烟火气。”</P>

“就是不知用起来如何?”罗氏点头道。</P>

“呵呵,娘,那咱中午就用它来烧水做饭,看看效果如何。”刘博源笑道。</P>

“好,那中午咱就试试,娘现在就去买菜。”罗氏赞同道。</P>

目送着罗氏出门,刘博源的目光又重新放在煤炉子上。</P>

此时的炉膛内烧得通红,刘博源见状,连忙进入屋内,用铁壶装满了一壶水,放在炉灶上,打开通风口的盖子,坐等壶内的水烧开。</P>

“源哥儿,源哥儿,我们来了。”</P>

院门推开,刘三更与李大勇走了进来。</P>

“你俩来了,快进来坐。”刘博源招呼两人进入里屋。</P>

三人在炕上坐定,李大勇率先开口道:“源哥儿,昨日你叫我们今早过来找你,可有什么事情?”</P>

“自然是有好事。”刘博源神秘地笑了笑。</P>

“你们进门时,可看到院中那个圆柱形的炉子?上面还放着一壶水。”</P>

“看到了。”</P>

“那个是炉子?”刘三更好奇道。</P>

“对的,它叫煤炉子,是用来烧水做饭的,炉膛内烧的是蜂窝煤。”刘博源解释道。</P>

“有了这两样东西,以后可以随时生火做饭,而且不用的时候,可以盖上煤炉子的通风口,保持最低的燃烧速度。这一天下来,最多也就需要七八块蜂窝煤。”</P>

刘博源的一番说解,让两人有些怀疑。</P>

“源哥儿,这东西真有这么好?”刘三更问道。</P>

“是啊,若这东西真有这么方便,那绝对是个好东西。”李大勇赞叹道。</P>

“我还会骗你们不成。”刘博源翻了翻白眼,没好气地说道。</P>

“这可是我刚发明出来的。”他厚着脸皮,占据了后世人的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