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四日。</P>
十万清军会兵于通州、逼近京城的消息,彻底的在京师内传了开来,当即就引起京师内百姓的无尽恐慌。</P>
在这股恐慌情绪的传染下,京师内的粮食盐茶布匹等各类货物,一时之间都成为了紧俏物资。</P>
在一些不法商人的有心推动下,这些物资的价格也是一路飙升,一天一个价。</P>
京师内的百姓们无不受其深害,有苦难言。</P>
因为他们清楚,经营这些货物的商铺主人,哪一个不是非富即贵,他们这些底层的老百姓们,根本就得罪不起。</P>
百姓们只能暗骂奸商,然后拿着钱财老实的去购买物资。</P>
与京师的底层动荡相比,处在昌平的总督天下援兵的卢象升,此时也是面色难看。</P>
就在今日上午,崇祯皇帝传来圣旨,命他速速率领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兵马,赶到京师永定门外驻扎,力保东郊的安全。</P>
而高起潜则是率领关宁兵马,赶到宛平城驻扎,护卫西郊的安全。</P>
当卢象升收到这样的圣旨时,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亦或者是有人假传圣旨。</P>
可经过卢象升的再三确认后,才相信这是崇祯皇帝下的圣旨。</P>
呆愣当场的卢象升想不明白,这清军已经是合兵一处,有十万之众。</P>
而勤王兵马只有区区七万人,却仍旧还要分兵驻守。</P>
这不是给了清军逐一击破的机会吗?</P>
真到了那时,清军击溃了这七万勤王兵马,京师靠谁来守卫。</P>
靠那十几万毫无战斗力的京营,还是靠那几万没有根子的净军。</P>
恐怕只需一万清军,就能击溃这些架子式的军队吧。</P>
卢象升面色悲叹,不明白朝堂上到底是怎么回事。</P>
难道衮衮诸公就看不清楚,如今唯有合兵一处,才有可能抵抗清军的进攻。</P>
想不明白的卢象升,只好遵从崇祯皇帝的旨意,带着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及天雄军,总计三万兵马,赶赴京师的永定门外驻扎。</P>
......</P>
十月十八日。</P>
京畿之地,良乡。</P>
一支约莫七千人的大军,行走在前往京师的官道上。</P>
大军行进间,不断有哨骑来回的策马跑动,将附近查探的敌情向上官汇报。</P>
在大军的正前方,高高竖起一面红底黑字大旗。</P>
大旗上一个硕大的‘刘’字占中,在‘刘’字的左侧,还有一列小字,上写有:大明延绥镇国将军、榆林中路副将。</P>
这支大军,正是刘博源率领的勤王大军。</P>
原本按照大军的正常行军速度,是根本不可能这么快赶到良乡的。</P>
可就是前几日,崇祯皇帝催促刘博源进京勤王的圣旨,送到了军中。</P>
因此,刘博源只好率领勤王大军,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到京师。</P>
可尽管连续多日急行军,可威武军士卒们却仍是士气高昂,精神饱满。</P>
这还是多亏于平日里的训练与食物供给。</P>
若是其他的明军,恐怕早就累趴在半道上了。</P>
“大人,还有六十里的路程,就能赶到京师了!”</P>
这时,王良带领着麾下的夜不收小队,前来向刘博源汇报。</P>
“嗯!”</P>
刘博源点了点头,又问道:“可在京师附近,发现有清军的踪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