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三饷,委以屯田(1 / 2)

崇祯十二年四月十日。</P>

距离榆林城兵乱之事已是过去了半月之久,此事的影响也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P>

毕竟,在眼下的这个世道,无时无刻都有人死去,存活下来的百姓,只要能好好的活下去就行。</P>

而且,延绥总兵刘博源还给死难的百姓家属发放了一笔不小的赔偿,这也就使得死难的百姓家属看开了一些。</P>

生活还在继续着,日子也还要过着。</P>

榆林城兵乱之事,被巡抚宋一鹤与总兵刘博源一同上奏给了朝廷。</P>

崇祯皇帝对此也只是轻描淡写的批示道:对闹饷作乱的主谋者抄家灭族,余者既已镇压,那就不再追究。</P>

随后,崇祯皇帝又对宋一鹤与刘博源夸赞了一番,并表示兵乱已平,那就要好生安抚其余士卒,粮饷之事也要尽快解决,切莫再生事端。</P>

竟丝毫未提如何解决粮饷之事。</P>

在奏折的最后,崇祯皇帝御笔打钩,同意了宋一鹤与刘博源的联名推荐,擢升榆林卫指挥使萧远担任参将之职。</P>

圣旨送到了榆林城之后,宋一鹤与刘博源显得很是平静,粮饷也没有要到,也是在两人的意料之中。</P>

可榆林卫指挥使萧远却是一脸的欣喜,没想到天降馅饼,自己竟然能捞到一个参将之职。</P>

欣喜之余,萧远也明白自己能升任参将之职,全都是因为自己的女婿刘博源。</P>

他不禁心中暗叹,这笔投资实在太划算了,回报竟是如此的大。</P>

......</P>

巡抚衙门,大堂中。</P>

“刘将军,如今城内将士们的粮饷可都补发完全了?”</P>

巡抚宋一鹤端坐在太师椅上,询问着刘博源关于安抚城内士卒的事宜。</P>

刘博源摇了摇头,苦笑道:“巡抚大人,之前王定等人已是拖欠粮饷有半年之久,就府库中的这点钱粮,哪里够啊!”</P>

“哎!”</P>

宋一鹤也是长叹了一声,道:“是啊!如今皇上又开征练饷,府库中哪里还有钱粮上交啊!”</P>

两人十分默契的没有提到抄没王定等人的家财。</P>

开征练饷之事,也是在年后才布告天下。</P>

为了彻底剿灭流贼与防备清军再次寇关,崇祯皇帝在整个大明开征练饷,征收饷银七百三十万两。</P>

若是再算上去年复增的足额剿饷与辽饷,这三饷加起来共增赋一千六百七十万两。</P>

单就延绥镇被分摊练饷近十万两,其它两饷加起来也有十多万两。</P>

也就是说,延绥镇除了要正常的缴纳赋税之外,还要多缴纳二十多万两的三饷。</P>

这对于延绥镇的军民百姓们来说,根本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P>

而对于延绥镇的官员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困难。</P>

毕竟,就算官员们再怎么搜刮,总不能逼得军民百姓们没有活路吧!</P>

而且还有一点,延绥镇内的大部分田地,可都是掌握在这些官员的手中。</P>

这些官员总不可能自掏腰包,来弥补征收的三饷吧。</P>

因此,一方面是不能把军民百姓们逼的太急,一方面官员们又不舍得自掏钱粮,来缴纳征收的三饷。</P>

这就间接的造成如今这副局面——没钱。</P>

大堂中沉默了一会儿后,宋一鹤突然问道:“刘将军,听闻你在威武城时,对于治理屯田之事非常擅长,本抚有意将屯田之事交由你来管理,不知可愿接受啊?”</P>

刘博源愣了愣神,不明白宋一鹤到底是何意图。</P>

但他转念一想,不管宋一鹤有什么意图,只要他手握管理屯田的权利,那岂不是更利于自己实力的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