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委会正式‘营业’的二月初四开始,整个台南便成了一幅任凭穿越众们泼墨挥洒的画卷。
在挖掘机、铲车、翻斗车等十几辆现代化工程车辆的日夜赶工之下,仅仅五天时间就让台南港完成了码头、仓库以及检疫区和海关的建设。
当然这些设施大多是临时性质的,率先完工这些设施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明海商,这一点渔船早在二月初三就给出了明确的信息。
那面渔船卫生间的镜子卖出了500两的高价,这个价格比其他穿越中的价格要低,但出货地毕竟是大明海贸的核心泉州,而且出货时间又比较紧,所以价格自然就没办法太高。
顺利出手镜子的渔船小队也在三天时间里完成了管委会给他们安排的任务,一份大明泉州港的物价单通过无线电先一步传回了台南管委会,继而管委会根据这份物价单又让渔船小队在泉州采买了一些急需物资。
其中粮食(大米、粟米、小麦)均价是15两白银每石,而明朝的一石大约是150斤左右,这里面由于‘石’是容积单位,而不是重量单位,所以密度不同的情况下,各种粮食的重量是有区别的。
明朝1斤大约是600克,渔船小队一口气买了100石粮食,算起来也不过是9吨左右。
之所以没有继续采买粮食,主要原因还是管委会希望采购一批松江棉布、丝绸以及牲畜,这笔500两的资金足够将渔船装满,所以暂时没有必要把所有的钱都用在粮食方面。
渔船小队一边采购物资,一边按照管委会的要求在泉州港散播消息,这其中管委会根据手头掌握的穿越为蓝本,给管委会和穿越众编造了一个先唐遗民的身份。
之所以选择唐朝遗民,而不是宋朝遗民,这其中也是有着一定考量的。
首先宋朝文风鼎盛,不管是遗民也好,海商也罢,没有继承宋代文风就很容易让人怀疑身份。而穿越众掌握的21世纪版本的知识体系明显缺少了儒家那股子酸劲儿,所以伪装起来并不容易。
另外就是宋朝距离明朝的时间太近,尤其是江浙地区还有很多传承久远的家族存在,真要是使用宋朝遗民的身份,不管编造出先祖是从哪个港口离开大陆的,都有可能被那些文人通过家谱和县志查出端倪。
或许大明的文人和商人不会有这个闲心去调查,但终究算是一个隐患,所以没必要把时间设定的这么近。
选择唐朝遗民身份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对外态度方面有很多风格是可以传承的,毕竟华夏对外强硬的朝代以汉、唐为代表。
汉朝太过久远,唐朝又相对开放、包容,这种身份无论是从认同感方面,还是从文人执剑冲阵方面,都更符合穿越众的行为风格。
在确定使用唐朝遗民这个身份之后,管委会对外宣传方面也给出了一个较低姿态的身份,那就是直接公布穿越众的总人数。
渔船小队在向泉州商人们散播的消息中明确告知了己方不足千人,先祖为躲避战乱离开大陆,因海上风浪而远离大陆。
为返回故乡,一代代人不断努力才得以在如今返回,只是海上风浪太大,终究也只有不足千人返回了大陆。
在得知大明已经成为华夏的正统之后,担心大明不能容纳先唐遗民,这才在海岛开辟一块荒地耕种生活,乞求靠近故土能够和家乡同胞做些小生意糊口。
姿态摆的低是因为这类说辞能搔到大明文人的痒,那帮脑袋翻上天的士大夫集团就喜欢这个调调,你越是姿态低,他越是会忽视你。
相反要是用国家姿态来找大明贸易,又是华夏后裔,这种身份在大明附近开垦,大明说不定连打建奴这种事都要放一放,先跟你玩命一波都有可能。
华夏传承最看重正统,一帮子唐朝遗民本身就会让人家十分反感,第一印象就会警惕你。
所以管委会不认为用国家身份和大明交流会对大家有利,反正大家都是21世纪来的,也没有谁会在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上太过在意面子,后世老美不要脸的精神多少是影响了大家的,因此要实际利益远比虚头巴脑的名义更吸引穿越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