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短毛管事不像是那种缺钱的人,而且也一再跟他说可以回去给他取,或者是他自己去码头的银行兑换成银钱,所以孙有财就没让管事回去取,直接拿了纸币。
他的想法倒是简单,短毛唐人给钱痛快,还是这种七天就给结算一次,他还要在这边继续干下去,所以没必要给短毛管事添麻烦。
何况他也不觉得自己会吃亏,毕竟短毛的纸币印刷的很漂亮,拿在手里还是光滑的,他觉得这些钱就算花不出去也可以留着带回家给家里人看看,无非就是这七天工白做了,反正短毛老爷们供饭,他也不需要担心活不下去。
想法很淳朴,但要说一点不担心也不现实,所以当天下了工他就赶紧跑去码头那边的短毛银行想要换成铜钱或者碎银子,却没想到在银行门口他就被招工的商人给拦住了。
商人的消息向来都是最灵通的,所以在劳工第一次发工钱的时候,很多商人就准备了散碎银子和铜钱等在了银行门口。
对于劳工们来说,纸币的信誉不太靠谱。可是对于商人来说,纸币与银子之间的兑换早就出现了溢价。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商人们在唐人的宣传和引导之下已经习惯了纸币的交易,制作精美的纸币可以随时去银行里兑换面值等额的银元,这其中不说利润,仅仅是使用方便和信誉就足以让商人们趋之若鹜。
辅以部分商品只接受纸币购买,商人们自然而然就会需要纸币来完成他们的贸易。
唐人用纸币贿赂泉州官府的那些老爷们,人家收了纸币都不会去银行兑换,因为这玩意比银子更好藏,只要唐人的银行不倒闭,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再去兑换也没有手续费,所以很多泉州人已经习惯了使用纸币。
大明是典型的白银黑洞,这年月的官僚士绅都有着窖藏白银的习惯,这到不是说他们只喜欢把白银埋起来,单纯就是他们的小农思想喜欢把好东西藏起来而已。
所以当唐人的纸币开始流通,信用逐渐稳定之后,这帮人也开始了窖藏纸币。
尽管大明士绅对于纸币的信誉也有存疑,可是只要每家少量窖藏,士绅数量够多的情况下,唐人发行的纸币在市面上流通的数量依旧是在快速减少。
并不是所有商人都需要直接来台南贸易,他们完全可以多花一点银子从商人手里购买,所以他们在支付的时候不需要使用纸币,人家完全可以用银子购买。
少了纸币回流就促使了彭少杰不得不继续印刷纸币来促进流通,同时考虑到广告纸储备只有几吨,他就只能大量印刷面额较大的纸币,进而引发了小额纸币的增值。
越是印刷大额纸币就越是会被那些大明士绅收藏,因为他们也有大额货币需求,同时纸币流通数量在市面上减少,银行又不得不在兑换方面进行限流,从而又引发了纸币增值。
习惯了使用纸币贸易后,这其中运输问题带来的损耗就重新转移回到了泉州海商的身上,他们仔细算过一笔账,那就是直接带着银子来台南贸易要比携带纸币和更多商品要多耗费许多银钱。
与其这样他们不如一边在银行兑换,一边在纸币面值上稍微付出点利益收购别人手上的纸币。
这本来只是纸币价值的一种体现,泉州商人为了减少海上运输费用给出的溢价直接就引发了纸币全面增值,人们忽然发现纸币超过了票面价值,进而又导致了其他商人和士绅跟着加价收藏纸币。
十几年后的荷兰郁金香事件提前在大明泉州发生,因为纸币本身还与银元挂钩,所以这个增值速度短时间内还没有达到疯狂的地步,可是短短几天还是增值了百分之十。
孙有财每天的工钱是60文,七天就是420文,按照目前铜钱与银子的换算,差不多800文铜钱就能兑换1两银子,他干满一个月能赚2两多。
管事给了孙有财5角3分钱,算起来还多给了他4文(1元按照1两银子标准铸造,所以1元=1两银子=800枚铜钱,1角=80文,1分=8文钱。)
拦住孙有财的商人就是送他过来的那个,所以两人之间也算熟悉,对方倒是也很直接的就要从他手里换纸币。
6钱银子换算下来是480文,凭空能多得60文钱,这相当于孙有财凭空多干了一天活。商人也不觉得自己吃了亏,因为百分之十的溢价还只是目前的状况,他很看好唐人的这种纸币,而且也听说了唐人这种特殊纸张数量有限,所以他认定了纸币还会涨价。
双方都很满意这次交易,也是从这次之后,孙有财在打工的同时干起了黄牛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