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板块是李旦集团在福建、江南以及倭国平户等地的工坊和矿产,这部分总资产约100万两,但实际产出却非常高,算是李旦集团海贸的主要商品来源。
第四个板块则是如今李旦集团拥有的基隆、台北这些封地,由于正在开发,目前封地价值还不方便估算,所以按照大明中等县的收益估算,结合台南收益取平均值,暂时评估这部分的价值为2000万两白银。
第五个板块则是李旦集团的武装力量,包括台南海军第三特混舰队,以及李旦集团整编后的陆战人员被编组成了一个团,目前已经完成初步整编的人数超过了4000人,实际根据李家需求以及台南管委会梳理,预计这部分人员会有增加,预计第三特混舰队编制会达到6000到8000人,李旦集团陆军部分会达到4000到6000人,总数将会达到1万到1万4千人左右。
这不部分武装力量的价值是由台南管委会根据倭国之战做出的暂时评估,价值在150到200万两之间。
总体来说李旦集团被划分成了五个业务板块,打包上市的估值大约是3200万两白银左右。
如果不计算封地价值,李旦集团的总资产在这里被估值1200万两左右,相对于当前时代人们对于白银价值的认知,这个价格其实是有点低的。
李旦家族在唐人出现之前的海贸纯利在每年200万两以上,唐人出现之后确实抢走了李旦集团部分海贸利益,但由于台南自由港的出现,以及李旦家族海贸渠道更加完善的原因,李旦集团的实际纯利是在增加的,由此计算李旦集团打包上市,就算不计算封地,估值至少也要超过3000万两,算上封地就应该超过5000万两。
但对于彭少杰来说,他欺负的就是李旦集团那些账房算术水平没有台南银行高,欺负的就是本时代的人变现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还没有被开发出来。
这个3200万两的估值其实就是彭少杰的第一轮,算是台南银行和台南所有穿越者们可以拿走的第一轮。
当然这个估值也不能给的太低,人家李旦家族可以不计较上市,毕竟已经投效了唐人,自身又急需资金,上市融资这种手段只听唐人讲解就能够大概明白运作原理,李旦集团自然希望引入更多势力来稳固自身基业。
但也不能做的太过分,向老美那样低价从别人手里拿走优质资产,那样做对于唐人的信誉来说损失太大,很容易让这个初生的台南股市直接因为信誉问题丧失先发优势。
如今世界上最大的股市还在阿姆斯特丹,那里承接了整个欧洲的资本,也催生出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般的怪物。
所以管委会准备借用李家这个名头催生出一个类似的庞然大物,算是引导东方利益集团去和西方利益集团争夺海外利益,只有靠着利益驱动,管委会才有信心能够把自身体系尽快催生成一个周边势力无法也不敢撼动的国家或区域势力。
彭少杰在调动所有银行力量帮助李家梳理产业,唐诗韵则调动所有司法人员给李家这些产业登记造册,甚至补发一些产业的相关证明,这一点也算是在推进台南的行政效力。
毕竟很多产业证明来自于不同国家,比如李旦集团在大明的房屋和土地证件,在平户和长崎的产业,这不仅需要当地官府的地契一类的证件,还需要个地方对于这些证件给予保证。
管委会通过这一次运作就可以给予这些证件公正,补发一些台南管委会承认的相关证明,然后先一步拿给倭国各方势力要求他们承认管委会开具的这些证明,同时再联络大明泉州府方面,通过泉州府的渠道与大明建立一个证件互认的机制。
对于大明来说,证件互认算是双方认可彼此的一个前提,也算是一份政治信号,那就是要求大明认可台南唐人现有的地盘,反过来说台南唐人也算是认可了大明如今的管辖范围,尽管双方还没有具体划分交界处的管辖范围,但通过这样一个渠道也算是有了合作的基础。
这对于眼下的大明来说是一件好事,首先东南唐人最近风头正盛,要说大明朝廷一点担心都没有,那才是见了鬼的。
与辽东建奴不同,东南的唐人可以干涉和影响的范围更大,人家能够通过海陆进攻倭国,也就意味着整个大明沿海都处于唐人的攻击范围之内,或者更难听一点的说法,唐人完全有能力进攻北京。
这样的威胁可比建奴更加致命,大明不可能一点防备都没有,也很清楚如今大明水师和备倭军都是个什么状况。
这种情况下大明也需要时间来调整,需要稳住唐人,确保唐人不会把进攻倭国的事情复制在自己身上。
如此做法对于管委会来说也是一种安抚大明的手段,毕竟倭国这事的影响力还是不小的,管委会刚刚证明了自己的武装实力,大明已经开始关注东南方向了,如果没有一点安抚手段,让大明把有限的精力分散一部分到东南,辽东的局势就有可能提前崩盘,这并不是管委会向要看到的。
证件互认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股市的合法性能够获得大明的承认,一旦大明稀里糊涂的承认了台南的证件为有效证件,大明的地方官员们就必须要接受这一事实,也就意味着双方的很多矛盾可以被限制在司法和外交层面,而不是一言不合就开战。
有个缓冲的好处在于台南的资本运作能调动更多资金流通,在管委会的引导和调度之下,大明市面上的白银就不会那么紧缩,至少管委会有很多办法能让那些喜欢藏银子的地主士绅把银子拿出来进行投资。
大明市面上流通的资金足够多,税收就能缓解一大口,至少大明的财政就不会紧缩到历史同时期的地步。
这对于大明的好处很大,同时一个相对稳定的大明也适合管委会不断抽血来填补自己的海外开拓。
如果大明真的如同历史进程那样结束,一个战乱的中原大地就需要管委会投入更多力量来接盘,看似能够廉价获得很多劳动力和资源,但实际上被毁灭的市场只能短时间内获得收益,想要获得长久收益,终究还是比不上一个稳定的市场基本盘带来的收益。
这也是管委会一直希望大明按照历史进程,或者不早于历史进程前崩溃的主要原因。大明可以崩溃灭亡,但时间上一定要符合管委会的利益,至少在管委会有能力完整接盘之前,管委会宁可让大明这么半死不活的存在,也不希望其它势力做大直接吞噬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