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林枫的拒绝(2 / 2)

看着袁崇焕思索着纠结的样子,林枫无奈的瞥了一眼身边的乔羽,嘴唇微微张合,就是希望乔羽赶紧找个借口帮忙把袁崇焕劝走。

在林枫看来,小农经济不进行生产力和生产模式升级,再怎么去收商税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不要以为人家东南士绅个个豪富,就想着收这些人的税就能充实一个国家的财政,说起来真要是这么做,大明倒是可以短时间内获得海量财富,但这样的做法无异于竭泽而渔,自己挖自己的根基。

小农经济体下的商人终究是依托传统土地产能和手工业制造进行传统经济贸易,一旦利益不足以让这些商人有足够的动力去拓展自己的商业体系,就很容易呈现出一刀切之后的完全断档。

说白了就是一旦大明真的强硬起来去收商税,不说士绅商贾们如何反对和抵抗,单单是贸易收益要承接来自朝廷给予的风险,许多商人就有可能因此不得不转行,甚至彻底放弃从商的道路。

看似人们有可能把注意力转移回读书科举的道路上来,但以大明的人才吸收力来看,很明显会导致整个大明又一次开始退步。

最先崩盘的无疑就是底蕴不够的中小商贾,进而大世家大商人反而会因此形成垄断资本,而一旦垄断资本失去控制,结果就只能是这些庞然大物快速膨胀,继而回过头来大口大口的挖老朱家的根来让自己吃饱。

百姓只会越来越苦,小商贩会越来越少,垄断资本又因为自身体量和利益网络形成与朝廷对峙的局面,继而到了那个时候商税还是收不到。

结局只有一个,大明加速财政危机,甚至很有可能在崇祯上位之前就彻底崩盘。

所以林枫是真的不看好如今这个局面下就直接对大明某个区域征收商税,说白了在他的认知里,想收商税的前提是产业升级,是士绅商贾们有足够的盈利来促进商业发展,形成近现代化的市场和产业模式,这才会有商税占比逐渐增加的可能,而不是完全依托小农经济体来收商税。

当然,宁远城如今的情况确实会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市场流通货币量在增加,人口很多,并且这些人都通过林枫的工分策略拥有了购买力。

可问题是林枫并不打算这么早就去收割第一波韭菜,这对唐人的声望非常不利,甚至很有可能会形成反效果,让大明百姓从一开始就对唐人产生警惕。

说白了台南能够收到商税靠的是海洋贸易,是如今这个大航海时代东西方贸易中心的地位,也是穿越者们简单对当前时代的产业进行初级升级,才出现了这么一个唯一的特例。

复制台南成功经验的机遇至少不是现在,想要让宁远城这些刚刚吃饱饭的难民像台南那些人一样获利可并不容易,至少林枫并没有想到什么可以让这些人拥有和台南那些工人一样的可持续收益机会。

乔羽其实也看出了林枫的一些想法,这个问题她也有一些想法,毕竟宁远城这里并不是唐人的地盘,就算穿越者们真的有什么改善工艺后的工厂需要建设,地点也会选在东港那种自己地盘上,而不是宁远城。

也就是说,在东港总督府的救济金使用完毕之前,这些难民唯一的收益渠道就只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项,可还没有足够多的产业能够带动可持续性较高,稳定性交好的集中生产机会。

所以乔羽很委婉的插嘴道:“袁大人,外面那些难民手里只有工分,很少有人会真的去用工分换钱,他们更愿意用工分换取粮食和其他生活物资,所以即便您真的要抵押宁远城的商税,我们恐怕也没办法收回太多的税。”

袁崇焕微微皱眉:“林大人,如今觉华岛码头可是有不少天津和山东来的海商,甚至朝鲜和倭国的商人也不远万里来这边贸易,此情此景与台南一般无二,怎么可能会收不上来商税呢!”

看着袁崇焕一脸不信任的表情,林枫很想告诉他,真要是宁远城这里开始收商税,那些商人分分钟就能跑去锦州,甚至直接去东港。

到了那个时候,别说宁远商税能不能帮他袁崇焕解决财政危机,就是这个刚刚兴盛不久的宁远城怕是也要一夜间回到了曾经那种无人问津的状态。

这种事对于林枫和乔羽这些唐人来说没有什么关系,反正东港也是要成为整个辽东贸易最发达的地区,这反而对穿越者们十分有利。

林枫和乔羽的出发点其实还是长久利益,或者更准确的来说,如今宁远城这个位置太过尴尬,真要是运用穿越者那套管理模式和税收体系,林枫就必须要加大对宁远城的投资,促成更多商人在此贸易并且置办产业,甚至还需要从台南那边拉来产业升级的相关设备和技术。

以此来确保宁远城有着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让难民们有一份工作,这一点是林枫无论如何也不会去做的。

身在宁远城已经快两个月时间了,林枫很清楚这里的战略价值,以至于他更清楚大明朝廷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他们唐人渗透并暗中掌控这里的。

袁崇焕又不是真的庸才,他不过是狗急跳墙的时候和大多数文官一样更相信地方势力,而不太相信朝廷而已。

所以林枫可没有把握能在袁崇焕的手里让宁远城易手,既然没有可观的回报,他又为什么要用这种短期内看不到好处的方式来帮袁崇焕换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