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游击队建功!(1 / 2)

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大军出击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部队合盘考虑。出击部队不仅需要综合考虑各支部队的出击顺序及分工,还需要综合考虑后勤补给、道路选择、通讯保障、排兵布阵等等因素。尤其是面对路线复杂、道路崎岖且连续损失惨重的太行太岳山区,鬼子部队在进军时自然更会考虑周全,十分慎重。

因此,虽然天色已经大亮,但是关东军28师团及伪满军九万余人组成的晋中这一路鬼子,才逐步从分散驻扎的营地出来,稀稀拉拉的开始集结,逐步分批向山区进军。

吸取了之前多次被独立支队火箭炮远程急袭教训的鬼子部队,已经不敢再大规模集结进军了,而是选择了十分有意思的作战方式----以大队

团为单位,分散排部,从三个平行的路线,向山区内齐头推进。

这也是第二次攻防战时采用的基本战法,可以有效规避可能的预设埋伏阵地,防止大量部队被围歼在某个地形险恶的山沟里。

大量的远处压制火炮,被鬼子部署在同蒲铁路以西位置,以便规避火箭炮的远程奔袭,同时为进山部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掩护;进山的鬼子同样携带着数量不菲的小钢炮等武器以及化学弹等弹种,以压制可能袭击的游击部队。

可以说,此次作战,鬼子们已经尽可能吸取之前山区作战失利的经验教训,期望降低在山区作战的损失和风险。

但是,作为一直在东北地区作战的关东军和伪满洲军,他们虽然习惯了冬天雪地,习惯了风霜寒风,能够在东北的老林子里围剿装备不行、补给不畅的东北抗联,但是面对崎岖蜿蜒的太行山路和山地游击战,却展现出很大的不适应。

太行山区和东北地区的差别太大了,两地需要克服的行军作战困难并不相同。

东北地区作战时需要考虑利用或者回避极端天气的影响,如果在非冬季情况下,这种困扰给行军打仗的影响就会很少,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在密林中找到隐藏起来的抗日武装。

但地处晋冀鲁豫中心地带的太行山,却自古是兵家公认的险地、要地,也是必争之地。太行山海拔大都在1500米以上,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纵贯南北、是易守难攻地形中的典型代表。

毫无疑问,相比于东北平原和密林,太行山脉的复杂地形更容易发挥山地游击战的优势,需要攻击方付出更多的代价。更何况,相比后勤不畅、物资短缺的抗联,正太军分区部队不仅装备先进,弹药充足,且能得到极为迅速的弹药补给。

面对茫茫太行山,这些东北过来的日伪军很快就付出了血的代价。

………………

按照之前张云和军分区参谋们制定的防御方案,为了限制鬼子的压制火炮作用发挥,防止对部队造成较大伤亡,平原山区交界到永备防线间的近20公里山区是游击队和火箭炮兵、迫击炮炮兵的主场,以机动游击战方式先行给鬼子放血。

11月25日上午时分,鬼子的三路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了晋中东部地区的山里,正式进入了太行山区。

鬼子和伪满洲军按照东北地区形成的作战思路,安排了不少侦察分队或者侦察小队,分散在部队前方,以驱逐试图袭击大部队的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