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剧本搁置(2 / 2)

张铎只是一时情绪低落,很快就调整过来了,笑着说道:“没事,没事,既然如此,那就再等等吧!”

心中想起前世港片没落的时候,香港电影圈号称有两位疯子,一个要请四位影帝拍戏,另一位则要为一部电影建一座城。每部电影都是筹备好多年才得以拍摄,这两部电影,一个是《无间道》,另一个则是《十月围城》。而《十月围城》更是前后筹备了十年。

有谁能像张铎这般,想拍那个就拍那个。宋思危也给张铎放过话,如果不拍3d版,这部电影随时都能开机的。

出了会议室之后,张铎拨通了王诚的电话,声音略显低沉道:“他们说了,本子不错,就是风险太大,目前国内的3d放映设备也不多,所以希望还是再等等。

王诚在电话中说道:“那就等等吧,在电影圈里,用两三年时间筹备一部电影并不稀奇,倒是你想拍就拍才奇怪呢,等等吧!”

张铎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说了声好,随即又说道:“对了,《鹿鼎记》6月24日首映,没什么事情就过来瞧瞧吧!”

王诚笑道:“好啊,反正那段时间也没什么好电影!你以为别人还傻啊,跟你抢档期!”

张铎叹了口气道:“有时候没了对手,也挺寂寞的!”

王诚大笑道:“你可算了,别一副独孤求败的模样,小心哪天阴沟里翻船!”两人说了几句,也就把电话给挂了。

如今《诛仙》的计划被暂时搁浅,张铎在万邦影视这边暂时也就没什么工作。下午做车去了万盛图书,查看一下自己的出版传媒公司,和鬼吹灯的销售情况。

《鬼吹灯》在《松江晨报》上连载以来,取得的成绩只能用风靡全国来形容。读者群下至上初中的孩子,上到五六十岁的老人。可以说是“但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十分受基层群众的喜欢。

在张铎看来,《鬼吹灯》之所以受人们的追捧,主要的原因还是代入感强烈。像武侠这种东西,毕竟年代太过久远,武功这种东西,普通人太过遥远。

而《鬼吹灯》则不然,初读的时候,虽然觉得有些荒诞不经。但仔细想想,却未必不是真的。再加上盗墓这种事情,几千年来,屡禁不止。在一些偏远农村,村民私自挖些文物出来也是常见的事情。所以《鬼吹灯》给人们的感觉就是即真实,又新奇。

那是一种看了之后觉得很神奇,但仔细想想,还很有可能发生的感觉。

张铎进了蒋先诚的办公室,大咧咧地坐到沙发上,道:“蒋叔叔,好久不见,书卖得怎么样啊?”

蒋先诚眉开眼笑,从办公桌后起身道:“张少,别提多好了,如今四册销量过千万。书商们排着队等着领书,还有一些书商直接把钱打到咱们账户上,就为了能提前把书拿到。”

张铎笑着点点头说:“嗯,这还不错。”

蒋先诚道:“张少,您看这为了等《松江晨报》上的连载,一个月只能出一本,是不是有些慢啊?您要是没什么事情,不如趁热打铁,再写一本盗墓的书吧!”

张铎倚在沙发里说:“我说蒋叔叔,你想累死我,没你这么催稿的!”

蒋先诚却说道:“张少,我这么说是有原因的,你这书火是火,毕竟是炒起了“盗墓热”。这几个月因为“鬼吹灯”引起的盗墓事件,可是不下十起。要是哪天总局觉得你这书引起不好社会影响,再对他进行各种限制,那你可就亏了。”

张铎闻听,心中一动,觉得蒋先诚说的并非没有道理。前世的总局就会经常出台一些限娱令,来规范传媒市场。之前的“反三俗”运动还让他记忆犹新,让一部原本能引发“明史热”的《明朝那些事》,没产生多大的影响。

要是哪天总局“和谐”盗墓类作品,《盗墓笔记》憋在肚子里,岂不是亏了。

《盗墓笔记》系列堪称近年来华夏出版界的神作,长期占据国内各大图书销售排行榜榜首,获得百万读者狂热追捧,盛赞不断。南派三叔凭此作名满天下,跻身中国超级畅销书作家行列。《盗墓笔记》系列与《鬼吹灯》共同开启了中国通俗界的“盗墓时代”。如今既然抄了《鬼吹灯》,又怎么能少了《盗墓笔记》呢!

想到此处,张铎对蒋先诚说道:“反正我最近也没什么事情,干脆我来个双开,同时再写一部盗墓!”

蒋先诚闻言大喜,道:“却不知这部书叫什么名字?”

张铎道:“就叫它《盗墓笔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