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关键是那里地势比村子里的房子要高一些。即使长江里涨水,那里也不怕遭洪水给淹了。而且,那里离村子稍稍有点距离,会显得安静一些。孩子们上课的时候,不会被打扰到。”</P>
“这倒也是,说起来,也只有那个地方最合适了。村尾离江边太近了,学校盖在那里对孩子们来说不安全。”</P>
“我也是这样考虑的。里正今天还跟我说,家里那些佃农的孩子若是想去村学里读书,也可以让他们把孩子送去。跟村里的孩子一样 ,一年交一两银子的束修、若是没钱的,就每个月给夫子提供一些粮食和柴禾。”</P>
“看来这里正还算是聪明!其实,在这之前我就想过这个问题。也打算让你跟里正说说这事的。没想到里正自己先提出来了。家里的佃农和厨子们家里,有好几个孩子到了读书的年龄了。”</P>
“这事我交待福伯了,他会跟厨子和佃农们说的。这些孩子肯定是得去上学的。我是打算让他们直接交银子。若是他们手里暂时没银子,可以从福伯那里先预支着。</P>
到年底的时候,再从他们的月钱里扣就是。一年一两银子的束修其实就是意思意思。要知道镇上的书院里,一个月就得二两银子的束修,还有笔墨纸砚,一个月下来一家供一个读书人需要不少钱。”</P>
“这个收费确实很便宜!小忠学堂里一个月也是要二两银子的束修。村学时这么便宜,村民和佃农们应该都会把孩子送去学堂吧?”</P>
“村里人大部分人应该都会送孩子去。至于家里的佃农们,他们都是军户出身,知道读书对家族对孩子的重要性。比村民们的意识还是要高一些。或许那几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学堂。</P>
而且,我今天还跟里正说了。村子里若是哪家有女孩子愿意送去学堂读书的,可以免束修,只需要逢年过节的时候,给一些粮食夫子就行。</P>
女子去学堂里只上半天的学,另外半天还是可以回家帮家里干活。她们也不需要学习四书五经。毕竟她们不参加科考。她们的学习内容也就是习字和算术。”</P>
“女子确实都应该读书习字。只是,村民们会送女孩子去吗?”</P>
“我跟里正承诺了,若是有女孩子愿意去学堂的,将来可以去军营里做护工。还有机会跟着军营里的军医们一起学习医术。若是品性好的,还可以到我们的铺子里上工。</P>
大家都知道能在铺子里若是军营里上工,那收入都是很稳定的。特别是女子,若是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可比在家里帮他们种地更划算。</P>
我把这些诱饵抛出去,只希望会有人愿意把女孩送到学堂里去吧!佃农家的孩子们应该都会去的。”</P>
“你这个提议我觉得太好了!向家村的女孩们都有福了。只希望村子里的那些大人们能够明事理一些,不要错失了这样的机会。毁了孩子们的前程。”</P>
“过几天就知道效果如何了。福伯明天会鼓励佃农们把家里的女孩也送去村学里的。”</P>
“希望那些女孩们都有机会去学堂里接受教育。”</P>
聊完村学的事情,萧逸铭又道:“这手电筒我给岳父和姐夫也留了两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