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静观其变(1 / 2)

凌照看着坐在上首太子,一脸威严,一副兴师问罪的架势,忙上前躬身行礼,说明原委。</P>

“太子殿下,请容微臣禀告,臣等经过统计,得知此次受灾面积之广,遭灾百姓之多,数字让人触目惊心!”</P>

说到这里,凌照痛心疾首,满脸悲色。</P>

“如今,天气炎热,灾民缺吃少喝,身无长物,必须尽快得到疏散安置,灾民大量聚集,若时日过长,怕引起疫病,到时后果不堪设想!”</P>

凌照抬头看向太子,声音沉缓的说:“朝廷征调粮草迟迟不来,定州城中居民都要断炊了,臣等心急如焚,生怕有负皇上重望,为解北境缺粮危机,才出此下策,臣等已快马加鞭把奏折送往京城,还请太子殿下理解!”</P>

太子目光深沉,高深莫测的看着下首的凌照。</P>

此时,顾焕之上前一步,向太子躬身行礼。</P>

“太子殿下,此策是微臣所想,与几位大人无关,若皇上要治罪,由臣一力承担!”</P>

“太子殿下,臣等都参议了此事,臣等不敢推脱,若皇上怪罪下来,臣等定要与顾大人共担此责!”</P>

凌照,朱镇涛,邓玉虎三人也一起上前躬身行礼,要与顾焕之一起担责。</P>

“诸位大人言重了,尔等为国为民,殚精竭虑,为父皇分忧,劳苦功高,想来父皇能理解诸位大人的苦心!”</P>

太子挥手,让他们坐下说话。</P>

仔细了解了一下北境的灾情,看到呈上来的资料,上面的数字触目惊心。</P>

太子看后,心情沉重。</P>

如今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全国各地都粮食短缺,还要再调度粮草来救援北境,确实难度不小。</P>

顾大人出此下策,仔细分析,却发现,实为上策。</P>

民间的力量,不容小觑。</P>

想到一路上碰到的商队,都是各个州府运送粮食来北境的民间力量。</P>

而朝廷早已下令调粮,却迟迟不见动静,这两极分化,还真是让人不得不多想。</P>

又看了凌照等人作的赈灾计划,各项计划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安排的有条不紊,确实做的不错。</P>

太子认同的点头,尤其对顾焕之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不愧是丞相的得意门生,确实有几分能耐。</P>

“几位大人做的不错,赈灾一事就劳烦几位大人了,边关告急,本太子奉命出征,耽误不得,邓玉虎听旨!”</P>

“臣邓玉虎接旨!”</P>

邓玉虎立刻上前,跪下接旨。</P>

“邓将军,此次北征,事关重大,本太子奉父皇口谕,要调走一万兵马,其余由你调度,务必完成赈灾任务,待赈灾完毕,若战事未完,再听候调度!”</P>

“臣遵旨!”</P>

“太子殿下,今日时间不早,不若请殿下歇在府衙,明日再启程!”</P>

知府上前躬身问道。</P>

“也好!有劳朱大人安排!”</P>

太子看看时辰,确实有些晚了,就答应下来,并派人出城通知罗将军,就地驻扎,明日再启程。</P>

一夜无话。</P>

寅时末,太子吃过饭后,就匆匆出城,下令拔营赶路。</P>

府城。</P>

前几天顾焕之到达定州,先行来到北境寻人的顾云飞等人,寻访无果,留下两人等待主子的到来,其他人继续分散到各县镇去寻人。</P>

从北境遭灾到现在,将近二个月,儿子杳无音信,顾焕之心急如焚,这么长时间没有消息,儿子恐怕是凶多吉少了。</P>

想到儿子已与自己天人永隔,夜深人静时,顾焕之心如刀绞。</P>

因为不单单他这一方寻人无果,就连早接到消息的大舅哥派出来的人,也没有任何消息,不由得人不悲观。</P>

如今边关战事紧张,他岂能让守关将军再为他奔波寻人,于是让宇文邕带人回了黑虎城。</P>

顺便带信给宇文睿,表达了自己的谢意。</P>

可是儿子重要,赈灾任务同样重要,顾焕之只能又加派人手寻人,自己也想方设法解决北境的困境。</P>

*</P>

等大军过去之后,灾民们又发现了长长的队伍,有心急的人跑去打听,才知道是运粮的商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