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如今是赶鸭子上架了(1 / 2)

赶到县城,吴宇已经收拾好了。</P>

他的长随和副手,都已经整装待发。</P>

想不到,却等来了顾家的小公子。</P>

“既然顾公子也要回京,正好咱们做伴同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P>

“多谢吴大人关照!”</P>

顾铮有礼的向他作了一揖。</P>

“好说,我与你父亲同朝为官多年,不必如此客气!”</P>

从临川县走水路,虽然没有枫林山方便,不过赶去临川县码头,也仅需半个时辰。</P>

众人一起来到临川县码头,张县令也来送行。</P>

调用了官船,吴宇和顾铮带着人上了官船。</P>

临川县码头的官船,属于中型船只,船夫要把他们送去东广县码头,搭乘大船回京。</P>

若是短期内没有回京的船只,就送他们去郓州。</P>

那边是有名的水乡,往来船只颇多,大型客船也比较多。</P>

众人向着远去的船只,使劲挥手。</P>

送走了顾铮,回程大家都有些郁郁寡欢。</P>

阿青和师父走了,顾铮也走了,唉!</P>

回到临川县,陆元元打算带着家人,再去城南区看看。</P>

城南区西南片区如今可是非常繁华,县城居民没事都喜欢来这边转转。</P>

规划整齐的居民区,街道宽阔,两边的垂柳已经落光了树叶,松树还是一片苍翠。</P>

商业街上铺面林立,各色招牌幌子让人眼花缭乱。</P>

店铺里,各种商品也是琳琅满目。</P>

这边已经形成了规模。</P>

最醒目的,还是城南区东南片区。</P>

三期工程已经大概竣工了,一座巨大的建筑物,几乎占据了东南片区一半的地方。</P>

这就是陆元元建设的大卖场。</P>

建筑后面还有一大片一进的宅子。</P>

旁边是两栋二层的建筑,上下分成了若干个房间。</P>

陆元元打算,明年再启动大卖场。</P>

临川县的原居民加上后来搬迁过来的人,还不足一万,想要启动大卖场,必须要有人来消费才行。</P>

当然,这消费主力,还是临川县的老百姓。</P>

陆元元打算发展全县经济,最起码让老百姓吃饱肚子,有余钱来买东西。</P>

她觉得自己好傻,干嘛要自找麻烦,看这个县主当的!</P>

真的是一言难尽啊!</P>

想趟平,又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如今是赶鸭子上架了。</P>

既然老皇帝不让她舒服,她就不必客气了。</P>

带着家人仔细看了大卖场的情况,里面除了粗壮的柱子,偌大的场地空荡荡的。</P>

陆元元知道,想要装潢成现代那样的大型超商,是不可能的。</P>

首先,照明就是个问题,再就是没有现代那么多五花八门的装潢材料。</P>

不过,陆元元在屋顶上,隔几米安装了大片的明瓦,阳光从屋顶上照进来,卖场里面光线明亮。</P>

四周的窗户是大窗户,上面的格子也是大格子。</P>

窗户外面,陆元元设计的并不是那种拆卸式的板子,而是那种推拉式的百叶窗,上下安装了跑道,晚上拉开板子上锁就行。</P>

吴宇走的时候,特意找了人来看护这里。</P>

二林三林看着这么大的地方,心里没底。</P>

完全无法想象,妹妹口中的大卖场是什么样子的?</P>

陆元元明白,要在这个时代整治一个大卖场,绝不简单。</P>

她大概给自己老爹和两个哥哥描述了一下大卖场的经营模式。</P>

“……总之呢,就是结合了杂货铺,各种小吃,比如包子馒头,油饼肉干等,肉摊,粮铺,菜市场,瓷器竹器,绣坊,布店等等,但凡是老百姓能有的到的东西,咱们都卖!</P>

二楼三楼咱们还要开设茶馆,酒楼,听曲儿的,说书的,包揽临川县所有人的吃喝玩乐,说不定到时候还有府城周边的百姓回赶来凑热闹!”</P>

几人听的似懂非懂。</P>

陆元元看他们这神情,也不觉奇怪。</P>

毕竟家人的见识有限,这种理念恐怕有些超出他们的认知了。</P>

“……爹,哥哥们,你们现在不懂没关系,从现在开始,你们只要参与其中,一步一步的规划设计,心中自然会慢慢明了,我们合力把大卖场,打造成大越独一份的百货超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