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大魁摇摇头。</P>
本来还以为找人很容易,可是现实就是这样让人沮丧。</P>
“皇上让大家想一个切实可行的赈灾办法,你说要怎么做?”</P>
邓大魁看向陆元元,不知为何,他感觉小外孙女能想出办法来!</P>
“外公,我有什么办法?”</P>
陆元元不由苦笑。</P>
国家穷,百姓苦,说来说去,还是生产力低下,根本问题解决不了,想什么都是白搭。</P>
“唉!”</P>
邓大魁也是苦笑一声,小外孙女再厉害,也不可能凭空变出粮食来。</P>
更何况是十几万人一年的口粮!</P>
这次赈灾,难啊!</P>
“外公,你不是说已经有一位大人毛遂自荐要去赈灾吗?”</P>
“不错,可是国库空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几位大人竟然提议,让皇上下旨加收赋税!</P>
可如今正是青黄不接之时,还要半月左右,庄稼才能收割,这事不好办呐!”</P>
邓大魁摇摇头,神情凝重。</P>
陆元元也没办法,这样的大事,不是凭她一己之力就能扭转乾坤的。</P>
晚饭时,大家听到消息,都有些忧心。</P>
吃过饭后,各自回了院子,陆元元坐在炕上,双手撑着下巴,一筹莫展。</P>
如果她没有空间,她绝对会独善其身,可是偏偏她手握空间神器,又种植了大量的粮食。</P>
按说这样的大事,根本就与她无关,可是她就是过不了自己那一关。</P>
翌日。</P>
吃早饭时,陆元元看着家人欲言又止。</P>
陆青山见闺女一副有话要说的样子,忍不住轻声问道:“闺女,有事你家说吧,说出来大家商量商量,免得你一个人在哪那里琢磨!”</P>
“爹,天昨外公回来说过的事情,大家也知道,我就是想着,能不能把临川县的税收捐给朝廷,度过这次难关!”</P>
“妹妹,临川县哪里有什么赋税?自临川县建成以来,也就今年开始才要征收赋税,这庄稼还要一个月左右才能收获呢,你现在拿什么捐给朝廷?”</P>
三林在旁边忍不住说道。</P>
“对呀闺女,当初临川县重建之后,你不是说要免去三年的税收吗?”</P>
“爹,我就想着,要不先把咱们这两年收上来的粮食捐出来,等下个月粮食收获之后,再接着捐!”</P>
“……这,闺女,你真的要把全部收成都捐出去?”</P>
陆青山有些迟疑的问。</P>
“不错,爹,这两年临川县的收入应该不错,都捐出来,绝对能解一时之困!”</P>
“闺女,难道你不留一点?万一再发生什么天灾,临川县的百姓要怎么办?”</P>
“爹,你不用担心,现在临川县的地势得天独厚,南有临川江,北有枫林湖,堤坝也修的牢靠,想要再发生几年前那样的洪灾,机率有些小,如果发生旱灾更好办,咱们可以用水车车水,把临川江和和枫林湖的水,运送到田间,绝对不可能欠收!”</P>
陆元元笃定的说道。</P>
当初开荒时,这些方面她早已考虑到了。</P>
可以说,未来若是不发生太过极端的天气,临川县绝对是旱涝保收。</P>
即便是有什么意外,不是还有她的空间吗?</P>
到时候只要解决了老百姓的吃喝问题,其他的都不是什么问题。</P>
现在就是要找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给朝廷捐献粮食。</P>
她也不是圣母,不可能每次发生灾荒,她都悄悄做贡献。</P>
二林看着陆元元,眼神明亮。</P>
“妹妹,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二哥支持你!”</P>
“妹妹,三哥也支持你!”</P>
三林也不甘落后,支持妹妹怎么能少了他。</P>
妹妹说的都是对的,跟着妹妹走,绝对没错。</P>
看看他们,不是从小小的枫林村,来到了京城这样的富贵之地,还在这里有了一席之地。</P>
未来,枫林村陆家更会在京城立足。</P>
陆青山和邓玉娘对视一眼,轻轻点头。</P>
“闺女,如今咱们有这样的日子,已经非常知足了,适当的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也算是积攒福德的好事,既然你已经想好了,爹娘也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