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带头大哥(1 / 2)

第一天的会议结束之后,各大期刊的编辑前仆后继地来找方言。

招待所的房间里来了一拨又一拨的人,大多数奔着新时期军事的理念而来。

也有的仍然不死心,向方小将约稿。

不一定非要军事题材,任何题材都可以。

比如眼前两位,一位是《花城》的编辑,林贤治,一位是《钟山》的编辑,徐兆淮。

「您二位犯不着在我这一棵树上吊死,我瞧着这次来参会的作家不少,那可是一片森林,要不两位去看一看其它的树?」

方言左看看,右看看。

「森林虽多,但大树却少。」

徐兆淮叹了口气:「能愿意给《钟山》这种小刊供稿的,就更是少之又少。」

「《花城》也一样。」

林贤治摇头失笑道。

「您二位说笑了。」

方言皱了皱眉,真的吗,我不信!

《钟山》和《花城》虽然比《十月》创刊得晚,但在期刊界好歹也算是「老大哥」。

就凭两本期刊今时今日的地位和名气,还愁约不到稿子?

然而,事实确实如此。

这时候的《钟山》和《花城》,还不是全国著名的大刊,只是平平无奇的省级刊物,在全国期刊的梯队里,只能算是三流。

跟《十月》、《燕京》这种全国一流的杂志相比,差了整整两个档次。

「一般的稿子是不愁,但像方老师这样名家的,真的是约不到。」

徐兆淮诚恳地讲述起自己的经历。

比如,向谌蓉约稿,到她家里去找她,门都不开,她丈夫打开一条小缝,说不认识我。

「我们《花城》又何尝不是呢。」

林贤治也诉起了苦,「每次都要厚着脸皮去登门拜访,几次三番,才求到一篇稿子,他们不给,我们也理解,毕竟,作品发表在《花城》,如果打不响,打瞎了,就全白费了。」

「都要走这么一遭,我们《十月》一开始也是这样,后来才渐渐有了起色。」

方言摆了摆手。

「可《十月》毕竟有方老师你们啊。」

林贤治语气里透着羡慕。

徐兆淮很是赞同。

大师的圈子都是大师,名家的圈子也都是名家,《钟山》如果有方言这样的作家坐镇,恐怕比现在的《十月》只好不差,两个刊物之间的差距,其实就差了一个「方言」。

就算是真的,也不可以说出来!

方言摆摆手,「有我的功劳,也有大家的功劳,一起大力地发现挖掘新的作家,《十月》才会越来越有出名,有了名气和销量,名家们自然就愿意给《十月》供稿。」

「可是……」

林贤治苦恼不已,新的作家需要时间去发现和挖掘,新作家的成长,同样也需要时间。

「等这批作家有点名气,再约好稿子也难,哪个不想把稿子投到更好的刊物呢?」

徐兆淮说:「哪个作家又不想进步呢?」

方言笑道:「所以,才要变!」

「变?」

林贤治和徐兆淮面面相觑,「怎么变?」

面对两人炙热的眼神,方言继续拿《十月》举例,不能老跟在其他期刊后头,专拣它们挑剩下的稿子,或者一味请求名家赐稿。

而是关注思潮的方向,抢当潮头,《十月》一直高举爱情的旗帜,《燕京》更是反思、谍战的主阵地。

「我们《花城》也不

是没这么想过。」

林贤治叹了口气。

徐兆淮也摇头苦笑,俺也一样。

虽然《钟山》和《花城》一直紧跟文***流,组发过反思、爱情的作品集,但吃的都是冷饭剩饭,始终赶不上那口热乎饭。

方老师,就赏一口热饭吧!

「您二位是当局者迷,你们两家一直想要找的新的思潮,现在不是已经出现了?」

方言喝了口水。

「您是说军事?」

徐兆淮隐隐琢磨出味道。

「准确地说,是军事创作的新浪潮。」

方言会心一笑。

徐兆淮和林贤治如梦初醒。

吃惯了残羹剩饭,都忘了热饭热菜是什么滋味。

方老师提出的新思路,在这场座谈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很有可能会带来军事理念上的革新,说不准,也会掀起一股不小的创作热潮。

这口热乎饭,《花城》和《钟山》吃得上!

「我们现在就坐在这么一座金山上。」

方言说《十月》这一次并不打算找名家约稿,而是挖掘新的作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听方老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徐兆淮沉吟了会儿,不无感慨道。

林贤治点了下头,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花城》能在这次座谈会里发现挖掘优秀的作品,何愁不能站在军事新浪潮的潮头。

见他们不再执着于找自己约稿,方言没有马上下逐客令,而是拉着《钟山》和《花城》,来了一个临时性的三方结盟。

相约互不侵犯,特别是互不挖角。

《十月》看上的,你们不能抢!

同样的,《钟山》和《花城》看上的,《十月》也不会以大欺小,半道截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