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一章 国师三国 34(2 / 2)

董卓闻言大喜若望,以金甲锦袍赐与吕布,众人畅饮而散。

次日,百官才知到丁原已死,彼此相顾失色,这才知道当日高轲在帐前为何沉默不言,并且喟叹曰:“吕布勇武固然是勇武,但是其人品却不敢称道。”

董卓自此威势越大,自领前将军,封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

李儒唯恐事情还有变故,便劝董卓早定废立之计。于是董卓于省中设宴,会集公卿,令吕布率领甲士千余,侍卫左右。

是日,太傅袁隗与百官皆到。酒行数巡,董卓手按剑柄,目露威胁道:“诸位,今皇帝暗弱无能,不可以奉宗庙;我将效法伊尹、霍光之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如有不从者……斩!”

群臣闻此皆惶惶不敢应对。

中军校尉袁绍前番见董卓不敢杀卢植,便认定董卓现在虽然势大,但顾忌天下各路诸侯,是以底气不足,当即挺身而出道:“当今朝廷未定,召尔等入京,是为扶助天子,安定庶民。而你……却几次三番,妄议废嫡长而立庶子。岂不是蓄意谋反吗?”

众人见状皆大惊,均不知‘前些时日丁建阳等人在’时,袁绍对董卓依旧保持了几分客气。如今丁建阳等人已经亡故,何以反倒变得如此之硬气?

董卓闻言大怒道:“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

袁绍亦拔剑曰:“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两个遂在筵上对敌而视……就这就可以看出,董卓虽然现在得了吕布以后骄狂自大,存了‘杀鸡儆猴’的念头,但是这个‘杀鸡儆猴’也得分人,对于袁绍他却有些不敢……主要是因为袁绍的名头太大了,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满天下,他若杀袁绍,顾忌明显比‘杀其他大臣’多得多。

李儒赶忙出来制止道:“哎……事还未定,不可妄杀啊。”

袁绍怒哼了一声,手提宝剑,辞别百官而出,悬节东门,出城去了。

董卓见袁绍离去,便对太傅袁隗道:“你侄子无礼,我看在你的面上,姑且饶恕之。废立之事你看如何?”

袁隗不得已说道:“董公所见甚是也。”

董卓大喝道:“若再有阻我大议者,以军法从事!”

群臣震恐,均说但听尊命。

如此废立之事总算定下来了。宴罢,董卓回到府中,偷偷问侍中周毖、校尉伍琼道:“你们觉得袁绍此去会如何?”他之所以问此二人,是因为素知这二人与袁绍有过来往,知其性情。

周毖说道:“袁绍忿忿而去,若购之急,此去势必是为兵变。且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倘若他收拢豪杰聚徒闹事,恐怕会是董公一大敌,我看山东之地离京甚远,而且并非董公所有。不如宽恕袁绍,拜他为一郡守,则袁绍喜于免罪,有一安身立命之所,必无患矣。”

伍琼见状也言道:“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不过若是加之一郡守,或可收拢民心。”

董卓闻言便听从了此二人,即日差人拜袁绍为渤海太守。

九月朔,董卓请帝升嘉德殿,大会文武。

董卓拔剑在手,对众人道:“天子暗弱无能,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在众人面前宣读。”随即命李儒读策文。

李儒大声读曰:“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