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中。</P>
朱元璋看着被自己自己留中未发的圣旨,眼神悠然。</P>
“来人,传下去吧!”</P>
王景弘连忙躬身双手接过朱元璋递过来的圣旨。</P>
朱元璋沉声问道:</P>
“知道该怎么说吗?”</P>
王景弘点头道:</P>
“奴婢明白!”</P>
……</P>
……</P>
随着圣旨的下发,皇家的婚嫁之事,不出数日,便已经传遍了大明的大街小巷。</P>
街头巷尾,议论最多的,便是这道圣旨。</P>
某个田间地头上。</P>
一位正在耕作的农夫做着美梦笑道:</P>
“日后我那儿子,若是能娶个公主回来,那可真是我们家的福气啊!”</P>
另一位农夫嘲笑道:</P>
“你做什么白日梦呢?就你家那小子,哪个公主能看上?我看还是我家儿子最有希望,我儿子现在读书人!”</P>
被嘲笑的那位农夫瞪眼道:</P>
“读书人算个什么?那太子殿下的圣旨说了,不看出身!”</P>
“你没看刘老三家那两个还当了太子爷的妃子呢!”</P>
第三位农夫附和道:</P>
“就是,我看这朱家的天下,还真是把百姓放在心上的。”</P>
“人家太子爷,这还没当皇帝呢,先是不让百姓供养宗室,又不计较咱们的身份,更是做了表率不惜自降身份娶了两个百姓家的女儿,我看呐,皇上是好皇帝,日后太子殿下,也会是好皇帝!”</P>
“咱们最起码,能享福五十年福喽!”</P>
“五十年哪够啊!皇上和太子爷,都得长命百岁呢!”</P>
诸如此类的议论,在整个大明屡见不鲜。</P>
朱标和朱元璋的声望在民间不断拔高!</P>
被百姓称为大明两代贤君。</P>
不过更多的,还是认为朱标日后继位,会比朱元璋做的更好!</P>
……</P>
……</P>
魏国公府。</P>
徐达已经奉命北征。</P>
但是徐妙云和太子联姻之事消息早已不胫而走。</P>
此刻魏国公府门口,各公侯伯爵以及朝中大臣们的家丁将街口堵得水泄不通!</P>
“吉安侯府,宋青釉瓷具两套,金器五件,白银千两!”</P>
“宋国公府,金器五件,上好蜀锦十缎,金三百两!”</P>
“延安侯府,五寸白玉观音一对,苏绣十套,白银千两!”</P>
“……”</P>
听着外面账房的记录,魏国公府的管家徐福忍不住直擦冷汗!</P>
“这,小姐,您看,这些东西,收还是不收啊?”</P>
这些礼物皆是价值连城,绝对不是这些公侯几年的俸禄能买得起的。</P>
那么这些东西从何而来,还能随手送人,可想而知。</P>
徐增寿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P>
“大姐,这些叔伯们太过分了!”</P>
“方才我去说,这些贺礼我们不能收。”</P>
“可他们却说,这是按照凤阳老家的意思办,他们都算是父亲的麾下,若是没点表示,不像话。”</P>
徐妙云美眸之间隐隐有些微怒。</P>
“凤阳老家的规矩,相邻成亲,不过是送上五尺布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