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胡惟庸真的傻吗?(1 / 2)

韩国公府。</P>

李善长坐在主位,下方的客位上坐地满满登登,全是淮西勋贵。</P>

李善长自然知道他们的来意。</P>

那就是想请自己出谋划策也好,还是亲自出面也好,保住胡惟庸手中的权柄。</P>

李善长听着胡惟庸的描述,无动于衷,甚至还端起面前茶杯,淡然地抿上两口茶。</P>

见到李善长这副神态。</P>

胡惟庸顿时急了。</P>

只是还不等胡惟庸说话,与他同来的御史中丞涂节就抢先开口道:</P>

“老相国,您倒是说句话啊!”</P>

“连宋濂陛下都忍心下手,这事您要是不出面,日后这中书省就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了!”</P>

李善长放下茶杯瞥了他一眼。</P>

“你一个御史台的人,管中书省的事做什么?”</P>

闻言,涂节张了张嘴,竟是被噎地说不出话来。</P>

他为什么这么在意胡惟庸手中的权柄?</P>

还不是因为胡惟庸这个中书省丞相是他们最大的保护伞?</P>

若是胡惟庸垮台了,他们这些人都没好日子过!</P>

李善长冷哼一声。</P>

“胡惟庸,你现在手是越老越长了,连御史台都敢伸手?”</P>

“我要是上位,就不只是设内阁这么简单了!”</P>

御史台可是监管天下官员的所在。</P>

昔年由刘伯温执掌,天下所有官员都得夹着尾巴做人。</P>

可以说御史台就是朱元璋监察百官的眼睛。</P>

胡惟庸连御史台的人都敢拉拢,难怪老朱会看他不顺眼!</P>

胡惟庸讪讪道:“恩师,这,您也知道,学生身为丞相,自然要体恤下官。”</P>

李善长冷哼一声。</P>

“放屁!”</P>

“御史台与中书省互不统属,他算是你哪门子下官?”</P>

“你们做的那些好事,以为老夫不知道?”</P>

“以为上位不知道?”</P>

“御史台只是明面上的,别忘还有当年的检校!”</P>

闻言,在场的所有官员全都身躯一震!</P>

胡惟庸试探性地问道:“恩师,大明立国之后,检校不是便被裁撤了吗?”</P>

李善长像看傻子一样看向胡惟庸。</P>

“胡惟庸,我真好奇,你是怎么做到聪明的时候比谁都聪明,蠢得时候比谁都蠢的?”</P>

“上位对臣子的戒心何时放下过?”</P>

“哦,对,我忘了,当年还是你胡惟庸说的,以察子窥探百官,乃是武周那种得位不正的国朝所行之事。”</P>

“你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上位不裁撤,难道承认自己与武后一样妇人之心?”</P>

闻言,胡惟庸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P>

原来从那时候起,自己就已经得罪了朱元璋。</P>

永嘉候朱亮祖急的拍案而起。</P>

“老相国,我们不是来听你翻旧账的。”</P>

“胡相要是垮台,咱们大家都玩完了!”</P>

朱亮祖大老粗出身,说话向来不藏着掖着,直接明说来意。</P>

李善长冷哼道:“是你们,不是我们!”</P>

“你们的那些破事,老夫可从未插手!”</P>

朱亮祖讪讪道:“老相国是淮西党之首,您不管我们,谁管我们?”</P>

“我们若是真的被上位惩处,老相国怎么可能置身事外……”</P>

李善长眼神凌厉地瞪了朱亮祖一眼。</P>

什么李善长是淮西党之首,刘伯温是浙东党之首,两党在朝堂势同水火之类的流言,身为当事人的两人从未说过半句话。</P>

感受着李善长的目光,朱亮祖忍不住缩了缩脖子,不敢再吭声。</P>

李善长冷哼道:“内阁设立,是谁都阻止不了的,这对你们来说,也是好事。”</P>

“中书省对皇帝的威胁小了,你们自然也就安全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