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老朱脑子里全是戏,不当编剧屈才了!(1 / 2)

……</P>

……</P>

中书省内。</P>

此刻中书省所有官员,除了被朱元璋叫走的那三个,包括丞相胡惟庸在内,全都在此。</P>

听到李恒来宣纸。</P>

在胡惟庸的带领下。</P>

中书省六部的官员全都出来接旨。</P>

李恒缓缓展开手中的圣旨,扯开嗓子宣读道:</P>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P>

【自大明立国以来,朕为百官,定岁俸,逢节嘉赏。】</P>

【然,常有官员向朕诉苦,薪俸难以维继,更有甚者,铤而走险,贪墨钱粮无数,视大明律法如无物。】</P>

【朕思来想去,问题便在这薪俸二字之上。】</P>

【今日,朕特为百官重定薪俸。】</P>

【为防有官员尸位素餐,朕特将官员薪俸分为底薪与赏赐两部分……】</P>

听着李恒宣读圣旨。</P>

在场这些中书省官员越听越迷茫。</P>

等到李恒宣读完圣旨之后,胡惟庸接过圣旨,那些官员依旧不曾反应过来。</P>

等到胡惟庸提醒,那些官员才缓缓起身。</P>

其中一位官员愤愤不平道:</P>

“胡相,你说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啊?”</P>

“怎么只给那些地方官涨俸禄,只字不提咱们京官啊?”</P>

“就是啊,难道咱们这些六部尚书侍郎,到头来还没地方小官的俸禄高?”</P>

听着身边同僚的抱怨,胡惟庸当即喝道:</P>

“闭嘴,陛下恩威,岂是我等能肆意揣度?”</P>

“当心祸从口出!”</P>

听见胡惟庸这话,那些官员连忙一个个像修了闭口禅一般,噤若寒蝉。</P>

胡惟庸却是拿着手中的圣旨,眉头微微皱起。</P>

对于这件事,胡惟庸也很疑惑。</P>

这道圣旨,说是针对官员俸禄,但其实是便向地在给那些地方官涨俸禄。</P>

可是却只字没提他们这些京官的事。</P>

按理来说,京官的待遇那是要比地方官好上不少的。</P>

即便是同级,地方官见了京官也是要行礼的。</P>

可是朱元璋却只给地方官涨了俸禄,不管京官的死活。</P>

这位皇帝陛下的心思,让他越来越看不透了。</P>

……</P>

……</P>

武英殿中。</P>

朱元璋晃了晃身子,正要起来。</P>

却见王景弘一路小跑进来。</P>

对朱元璋汇报道:</P>

“陛下,太子爷,他,他……”</P>

闻言,朱元璋的一颗心瞬间揪了起来!</P>

“太子怎么了?咱的儿子怎么了?”</P>

“你倒是说啊!”</P>

王景弘喘了几口气,这才说道:</P>

“太子爷方才命人去中书省传了一道圣旨。”</P>

朱元璋眉头微微皱起。</P>

这小子又瞒着咱下旨了?</P>

不过这事毕竟不是一次两次了,朱元璋早就已经麻了。</P>

不过关于圣旨上的内容,他还是要问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