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递了一堆的文言文折子上去。</P>
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朱元璋拿着文言文折子上的内容,同大家商议。</P>
但今日早朝没有大事,官员们的回答,也都平平无奇。</P>
胡惟庸注意到,朱元璋在谈论的时候,表情并未有任何的变化。</P>
可折子上的文体与往日的,却有不同。</P>
按道理,那么多文言文的折子递上去,皇上该有想法了。</P>
胡惟庸等啊等,都等到早朝快结束了,朱元璋也没有任何提出来的倾向。</P>
那好,既然皇上不提,那就他提吧。</P>
胡惟庸主动站出来:“臣有事起奏。”</P>
这个胡惟庸,今早一直在观察,这会儿开口,想必是为了奏折文体一事。</P>
哼,这个胡惟庸,咱都不想搭理他了,还主动冒出来惹人嫌。</P>
朱元璋心中很是愤怒,不过,也不能表现得太明显,只得对胡惟庸抬了抬手,让他说。</P>
“先前奏折就用的是文言文,这陡然变成了白话文又变回去,微臣觉得,文体还是习惯得好。”</P>
朱元璋:“官民一体,皇帝乃天潢贵胄,与之不同理所当然,可官为何要将自己置于高处?”</P>
“官管民,身份不同,自然位置不同。”</P>
朱元璋哼了声:“胡爱卿一向与孔院事交好,难道不曾记儒学经典论,民为上,君次之,社稷为轻之言?”</P>
这下,胡惟庸不说话了。</P>
朱元璋注意到,胡惟庸的脸色逐渐铁青。</P>
可就这样,胡惟庸还在辩驳:“可这与文体有何关系?微臣最先想说的仅仅是……”</P>
“江山更名,是何缘故?难道胡爱卿并不知道错误需更正的道理?”</P>
“隋唐年间开始以恩科的形式挑选人才,这在晋是没有的!如今文体进步,官员和百姓都适应得挺好的,又为何要回到旧时代?”</P>
“你若是思想陈旧,可以趁着休沐,多看看书!”</P>
朱元璋狠狠的训了胡惟庸,当着满朝文武的面。</P>
这让胡惟庸很不爽。</P>
脸色铁青,周身都散发出凌厉的压力。</P>
朱元璋看到胡惟庸吃瘪,内心是高兴得不行。</P>
哈哈,糟老头子让你瞎嘚瑟!</P>
一旁的朱标见老头子这么有魄力,当众驳了胡惟庸,让他丢面子,觉得很爽。</P>
但……</P>
他要火上浇油一下。</P>
“起先,奏折上都是白话文,这说明推行白话文是有成效的,本太子常在民间行走,也是最近才有白话文不好的传言流出。奏折的问题是在最近几日才变成文言文的,这变化的契机当是从胡大人递上的折子开始的,莫不是在说明,是胡大人不愿意更改文体,而并非是其他官员?”</P>
“我……”胡惟庸呼吸一滞。</P>
他很想反驳,可他没道理反驳,也没证据反驳啊。</P>
确实变化是从他开始的。</P>
“昨日本太子才去了翰林院,那里的官员,或学习,或争论,用的都是白话文,本太子左右仔细的听,可都没听见他们对白话文有任何不满啊。”</P>
“那是因为……”</P>
朱标打断胡惟庸的话:“安乐和平的年代才刚刚开始,胡大人身为丞相,却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与党派之争,丝毫没考虑到百姓生活艰难,如此自私自利之人,若是朝廷多了,该如何了得啊。”</P>
眼看着朱标越说越过分,胡惟庸连忙反驳,以证自己的清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