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踩到柴窑窝了!(1 / 2)

柴窑是五代中原政权后周皇帝柴世宗柴荣的御窑。</P>

据记载,柴窑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专门为皇室烧制瓷器。</P>

柴窑烧制的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P>

宋五大名窑,便是根据柴窑烧制经验,进行各种改良,诞生出的新一代‘官窑’。</P>

目前,国内已经没有传世柴窑,虽然有一些民间收藏,无一得到官方认可。</P>

顾辞远怎么也没想到,居然在缅国,见到已经失传的柴窑。</P>

最神奇的是,这件无比珍贵的瓷器瑰宝,居然被人当成茶碗使用。</P>

看茶碗碗口以及碗底的瓷器缺口,顾辞远不禁感慨宝珠蒙尘,如此珍贵的瓷器居然当地摊货用。</P>

顾辞远兴奋的冲到蔡珍妮跟前,拍了下蔡珍妮肩膀,“珍妮,你立了大功,这次翡翠公盘,我送你一件顶级翡翠原石。”</P>

说着,顾辞远迫不及待的朝前面的摊位跑去。</P>

茶摊摊主是一位40岁上下的中年女子,她穿着带有缅国特色的条纹外套,看到顾辞远过来十分热情的打了一个招呼。</P>

“是不是没喝饱,我再给你添一碗。”</P>

顾辞远本以为摊主是缅国人,可对方华夏语讲得非常熟练,估计是移民或者家中长辈有华夏人。</P>

他并未纠结对方的出身,不动声色的在摊主茶摊上巡视一圈,发现摊位上有整整一摞造型一模一样的柴窑瓷碗,一共有12个。</P>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平静一些。</P>

“大姐,我非常喜欢你手里的茶碗,您能把它卖给我吗?”</P>

摊主表情一僵,有些犹豫的说道:“这就是普通茶碗,卖给你倒是没什么,但我这还剩大半桶乌龙茶没卖出去!”</P>

顾辞远赶忙表示,剩下的乌龙茶他全包了。</P>

闻言,摊主脸色一喜。</P>

她刚刚只是出言试探,顾辞远为了几个瓷碗,包下她所有乌龙茶,肯定是瓷碗有猫腻。</P>

这些茶碗是从她爷爷那一代留传下来的,除了茶碗,还有瓷瓶、佛像、观音之类的摆件。</P>

难道,这些瓷器,是值钱的古玩?</P>

摊主黑白分明的小眼睛滴溜溜一通乱转,试探性的问道:“你准备多少钱买我的瓷碗?”</P>

若是以往,顾辞远肯定慢慢跟摊主讨价还价。</P>

但是,现在距离对赌结束,仅剩最后25分钟,他已经没时间讨价还价了,必须尽快拿下。</P>

“大姐,实不相瞒,这些茶碗是清代官窑瓷器,单件价值1万左右。”</P>

“但是,你这些瓷器大都有磕碰,我给您按5000元\/个,全部收走,怎么样?”</P>

闻言,摊主心下一喜。</P>

她丈夫是翡翠矿上的工人,工资十分不稳定,儿子正准备结婚,处处都需要钱。</P>

几万块钱,对他们这样的普通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巨款。</P>

“没问题!”</P>

“我家里还有一些类似的瓷器,那些都是好的,价钱可以多一些吗?”</P>

这次,变成顾辞远惊讶了。</P>

一口气捡漏到13件柴窑瓷碗,已经让他高兴得找不到北,没想到还有更大的惊喜等着他。</P>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

“大姐,您家远吗?”</P>

摊主转过身,指向街道拐角,“我家就在那!”</P>

顾辞远兴奋得连连点头,赶忙催促道:“那咱们赶快过去吧,我赶时间,要在12点前回去。”</P>

摊主有些犹豫的看向她的茶摊,明显有些不舍剩下的半桶乌龙茶。</P>

顾辞远赶忙打开背包,从中抽出6沓崭新的百元大钞,塞到对方手中。</P>

“姐,钱不是问题。”</P>

“只要东西对,我再给你加一倍都行!”</P>

摊主抱着厚厚一沓钱,开心得嘴角咧到耳朵根。</P>

她将钱放一旁的竹制背篓中,用一个黑色坐垫将钱盖上,对着顾辞远招招手。</P>

“跟我走吧!”</P>

“好嘞!”</P>

......</P>

5分钟后,5件精品柴窑瓷器摆在顾辞远身前。</P>

【品名:柴窑篆书方章\"大周御制”款佛头</P>

价值:1.3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