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建炎初年,风云变幻之际,一位河南的书生,名唤李生,因被朝廷的荣光所笼罩,被授予官职。他怀揣着荣耀与期待,携带着妻儿,匆匆踏上了前往新市的征途,准备赴任。然而,新市对他而言,却是一个陌生的天地,举目无亲,内心满是茫然与不安。</P>
一家人只得暂且在普惠寺内栖身。这普惠寺,虽规模不甚宏大,仅有一座正殿与两座配殿,却仿佛有着某种神秘的吸引力。进香之人络绎不绝,香烟缭绕,钟声悠扬。有时,远道而来的香客也会在此借宿一宿,寺庙中充满了人间的喧嚣与神秘。</P>
李生一家安顿在普惠寺大殿后侧的幽静院落中,与寺内和尚的住所仅一墙之隔。寺庙里共有三位和尚,一位年长的老和尚担任住持,另两位年轻的和尚则是他的徒弟。其中一位徒弟的年纪与李生相仿,他性格热情开朗,自李生一家入住以来,便时常准备美酒佳肴,热情款待他们。</P>
李生初到新市,心中百无聊赖,又无亲人朋友可以倾诉,因此对这位热情的和尚感激不已。两人渐渐熟络起来,李生好奇地询问和尚的姓名,和尚微笑着回答说他姓汤。李生一听之下大喜过望,因为自己的妻子也姓汤,他顿觉与这位汤和尚颇为投缘,两人便引为知己。</P>
李生的妻子年轻貌美,一双儿女更是活泼可爱,如同两颗璀璨的明珠,给这个陌生的寺院带来了一抹亮色。然而,李生却没有注意到,每当汤和尚前来拜访时,他的眼神总是不自觉地瞟向妻子,那目光中似乎隐藏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情愫。他佯装逗弄孩子玩耍,却时常故意踩住李生妻子的脚,而这一切,都被沉浸在感激之情中的李生所忽略。</P>
一日,汤和尚匆匆从外面归来,面色凝重地对李生说道:“金兵即将大举进攻,此地恐将不得安宁。你与家眷应尽早寻找避难之所,以免遭受战乱之苦。”李生闻言,心中大骇,然而他初来乍到,对此地毫无了解,更无立足之地,一时间竟不知该何去何从。</P>
汤和尚见李生犹豫不决,眼中闪过一丝深意,心中已然明了八九分。他轻声对李生说道:“我知道山中有一处庵堂,乃我亲戚所居之处,地处偏僻,人迹罕至,或许可以暂避一时。我愿亲自带你前往,不知你意下如何?”</P>
李生听闻有这样一个避难之所,心中顿时涌起一丝希望,连忙点头答应。他深知此时形势紧迫,不容迟疑,于是立刻着手联系船只,准备启程前往山中庵堂。</P>
正当李生紧锣密鼓地筹备船只,准备踏上前往山中庵堂的旅程时,汤和尚突然气喘吁吁地跑来,脸上带着几分神秘与急切。他告知李生,局势已然稳定下来,原来皇帝已经亲临此地出巡,行宫就坐落在不远处,只需过了太湖便能寻得。</P>
汤和尚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低声建议李生应立即前去拜见皇帝,说不定能借此机会立即登记授职,从此飞黄腾达。李生听罢,心中既惊又喜,但随即又面露难色,坦言自己手头并无足够的银两,无法立刻动身。</P>
汤和尚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微笑,他早已备好了船只和银两,此刻从怀中掏出一包沉甸甸的银子,毫不犹豫地塞到李生手中。他催促李生赶紧上路,不要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至于李生的家眷,他则拍着胸脯保证会好好照顾,让李生无需担忧。</P>
李生握着那包银子,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对汤和尚的慷慨与热心感到无比感激,但同时也隐隐觉得这一切似乎过于顺利,仿佛背后隐藏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然而,此刻的他已无暇多想,只能怀揣着希望与忐忑,踏上了前往行宫的旅程。</P>
第二日清晨,李生将妻儿留在普惠寺中,他紧紧握住妻子的手,眼中满是坚定与不舍:“一旦我得到官职,便会立刻回来接你们。”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家人的牵挂。</P>
出发前,汤和尚特意为李生设宴饯行,两人推杯换盏,畅谈人生。李生酒量本就不佳,几杯下肚便已酩酊大醉。在他心中,汤和尚虽然是个和尚,但吃斋念佛,六根清净,又与自己有些沾亲带故,将妻儿交给他照顾自然是万无一失。于是,在醉意朦胧中,他放心地踏上了前往行宫的船只。</P>
船行湖上,李生一上船便沉沉睡去。不知过了多久,他被一阵轻微的晃动惊醒,睁开眼,只见太阳已高悬半空,而船只却仍停在太湖之中,纹丝不动。他心中一紧,忙问船老大为何还不开船。船老大懒洋洋地答道:“累了,歇会儿。”</P>
李生心中虽有不安,但想到或许船老大真的累了,便也未多加催促。然而,半个时辰过去了,船只依旧停在湖中,一动不动。李生再次催促船老大出发,船老大却从船舱中拿出一块磨刀石和一把斧头,开始慢慢地磨了起来。</P>
李生见状,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寒意。他强作镇定,试探着问船老大想干什么。</P>
船老大冷冷地盯着李生,声音里透着一股不近人情的冷漠:“你我之间并无仇怨,我原也不想取你性命。但既然拿了别人的钱财,就得替人消灾。你若有什么话想对妻儿说,就赶快写封家书吧,我会替你送到家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