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朱皇帝(1 / 2)

在民国三年的深秋,也就是公元一九一四年的那个十月,安康山区突然传出了令人不寒而栗的传闻。人们私下议论纷纷,说有一支自称为大明朱皇帝麾下的人马,正在悄然接近县城。这消息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一时间,整个县城人心惶惶,家家户户都在收拾行囊,准备逃离这个即将被战火蹂躏的地方。</P>

朱皇帝?这究竟是怎样一个神秘人物?他仿佛是一个隐藏在迷雾中的幽灵,极少有人真正见过他的真面目。传闻中,他是大明崇祯皇帝的嫡系血脉,凭借一股不屈不挠的毅力,他成功笼络了四方豪杰,聚集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在洵阳县一带揭竿而起,誓要与民国政府一决雌雄。</P>

安康县公署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有些官员认为这不过是无稽之谈,朱明王朝早已灭亡二百七十多年,如今哪还有什么朱姓皇帝?这不过是某些疯子在胡言乱语,而百姓们则是因为恐惧和无知,才会轻易相信这些谣言。</P>

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万一此事属实,真的有一伙逆贼打着朱明王朝的旗号来闹事,那么等到他们打到安康县城时,恐怕就来不及了。因此,还是应该派人去仔细调查一下,弄清楚事情的真相。</P>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犹豫不决之际,突然有军警急匆匆地前来报告。他们声称,在城外发现了一股手持农具的流民,这些人自称是奉了朱皇帝的谕旨前来攻打安康县城的。他们要求县长立即开城投降,迎接朱皇帝的大驾。如果他们不听劝告,一旦天兵降临,将会把这里变成一片废墟,不留任何生机。</P>

这个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县公署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官员们面面相觑,谁也无法预料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将如何发展。而安康县城的命运,也似乎在这一刻变得扑朔迷离,充满了无尽的悬疑和未知。</P>

县长被这狂妄的口气彻底激怒,他下令将所有的武装部队全部出动,誓要一探究竟,看看这个所谓的“朱皇帝”到底有何等能耐。双方交战之际,看似声势浩大的“朱明大军”却让人大跌眼镜。原来,他们大多是乡间的普通百姓,手中除了几把破旧的火枪,就是些锄头、木锨、粪叉之类的农具。战斗刚一打响,这群所谓的“大军”便如鸟兽般四散而逃。不到半天时间,这场荒谬的战役便以官兵的大获全胜告终,他们还抓获了两百多名所谓的“大明士兵”。</P>

在对这些俘虏进行审问时,却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情。这些俘虏竟然无一人知道那个神秘的“朱皇帝”的真实姓名、出身背景,甚至他的行踪和人马数量都是个谜。他们纷纷表示,自己是被一些陌生人蛊惑,这些陌生人自称是大明皇帝的属下,承诺只要跟随他们,不仅能享受丰衣足食的生活,甚至还能娶到三个老婆。这种诱惑让越来越多的人心动,纷纷加入他们的行列,梦想着成为开国功臣,享受荣华富贵。</P>

尽管县知事对这次事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却始终无法找到“朱皇帝”的踪迹。他自以为事情已经解决,于是向将军行署报捷请功。陕西督军陆建章看到捷报后十分欣慰,对有功官兵进行了奖赏,并认为经过这次事件,那些假冒朱明后裔的人应该不敢再兴风作浪了。</P>

就在人们渐渐淡忘朱皇帝称帝起兵之事时,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民国五年的春节刚过,那个神秘的“朱皇帝”竟然再次现身。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他公然出现在街头,身穿道袍,手拿拂尘,俨然一副游方道士的模样。他流窜于咸阳、周至两地,逢人便自称是崇祯皇帝的嫡系后人,并声称自己身怀异相,颈后有“龙根”、舌下有“龙须”,左边掌心有“日月纹”,右边肩头有“金龙鳞”,将来定能执掌江山。他还承诺,凡是自愿跟随他的人,将来都能封王拜相,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而不愿跟随他的人,则必将遭受祸殃。这一番言论再次引起了轰动,让人们对这个神秘的“朱皇帝”充满了好奇与恐惧。</P>

在这片土地上,一种诡异的传说如野火般蔓延。那怪力乱神的邪说,竟能让无数缺乏知识的穷苦百姓深信不疑。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追随那位神秘的“朱皇帝”,仿佛在他的引领下,就能过上梦寐以求的生活。</P>

据说,只要“朱皇帝”执掌江山,他们便能顿顿吃上白馍,而且每人还会得到两个罐子,一个装满白糖,一个装满红糖。饿了的时候,就可以拿起白馍,蘸着糖吃,想蘸白糖就蘸白糖,想蘸红糖就蘸红糖。这种日子,在他们眼中,简直就是开国功臣才能享受的荣光。</P>

仅凭“朱皇帝”一人的邪说,似乎还不足以笼络如此多的人心。当地有个道姑,名叫但明贞,她与吴永惠、何致富两位道友,纠集了一帮道士,围在“朱皇帝”身边,四处散播谣言。他们声称“朱皇帝”乃是“真命天子”转世,只需三年,便能一统天下。届时大明王朝将重现辉煌,所有归顺者都将得到封赏。</P>

在这群“妖道”的蛊惑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归附“朱皇帝”。甚至连咸阳的富绅李应奎,为了求得更高的地位,竟不惜将自己的14岁女儿献给“朱皇帝”。而“朱皇帝”也毫不吝啬地封李应奎为“太师”。此举一出,更是引发了无数人家争相效仿,纷纷将女儿送到“朱皇帝”身边,希望能借此在朝中谋得一官半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