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萨默顿海滩(2 / 2)

时光一晃到了1978年,澳大利亚国防部的智囊团也加入了这场头脑风暴,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得出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论:“这串符号嘛,要么是个超级复杂的密码,能解开宇宙奥秘的那种;要么就是某位心情郁闷的朋友随手涂鸦,纯属解闷。反正,想从这得到满意答案,难于上青天!”</P>

书里还藏着个小彩蛋——一个电话号码,顺藤摸瓜找到了住在案发现场不远处的一位退休护士。这位奶奶级人物,年轻时在一战战场上救死扶伤,后来搬到了墨尔本,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她回忆说,自己曾把一本《鲁拜集》送给了海军中尉阿尔弗雷德·伯克萨尔,俩人还有过一段情愫,但后来她告诉伯克萨尔自己已为人妇,这段缘分也就此打住。1948年底,听说有个神秘人打听她,她还觉得挺奇怪。</P>

当警方给她看死者肖像时,她先是瞪大了眼,随后又摇了摇头,坚称那人不是伯克萨尔。警方一度以为案子要破了,结果伯克萨尔活得好好的,手里还捧着本完整版《鲁拜集》,最后一页的“结束”俩字也安安稳稳地待着。</P>

更戏剧性的是,那本《鲁拜集》的扉页上,还有这位奶奶写的诗句,满满的文艺范儿,大意是:“我后悔过,反反复复,但誓言下的清醒吗?春天轮回,玫瑰再开,我的后悔早已随风散。”看得出来,当年也是位多愁善感的小姐姐。</P>

奶奶跟警方说,她不认识死者,也不明白为啥他会死在自己家附近。她恳求警方保守秘密,不想因此影响自己的家庭名声。警方虽然理解,但这保密行动,可能也埋没了重要线索。</P>

一档电视节目里,主持人不小心泄露了奶奶的名字——“捷丝婷”,这个名字出现在那本《鲁拜集》上。但“捷丝婷”可能是假名,真正的名字成了破译密码的关键。遗憾的是,“捷丝婷”在2007年已经仙逝,密码专家们急得直跳脚,觉得要是能找到她的真名,说不定就能拨开云雾见青天了。</P>

江湖上开始流传各种版本的故事,有的说伯克萨尔其实是情报部门的卧底,有的甚至猜测死者是被下了毒手的苏联间谍。这事儿,真是越传越离谱,也越来越扑朔迷离了。</P>

1978年,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搞了个大动作,推出了一档名叫《萨默顿海滩之谜》的电视秀,直接把伯克萨尔请到了聚光灯下。主持人跟伯克萨尔玩起了猫鼠游戏,问道:“老兄,遇见咱们的‘捷丝婷’小姐前,你是不是一直在情报圈子里潜水啊?有没有跟她分享过你的特工日常?”伯克萨尔淡定地摇了摇头:“没那回事儿。”</P>

主持人不依不饶:“那她会不会无意间知道了些什么?”伯克萨尔耸耸肩:“除非有人故意告诉她。”主持人紧追不舍:“这事儿跟间谍活动有没有一腿?”伯克萨尔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这个问题,简直比电影剧本还刺激,你说呢?”</P>

这事儿还没完,因为萨默顿海滩靠近伍默拉,那可是个藏龙卧虎的导弹发射基地,于是乎,间谍论就像野火燎原,越烧越旺。话说回来,1947年,美国佬发现自家和英国佬联手策划的“薇诺娜”计划,也就是针对苏联的超级机密,居然从澳大利亚外交部漏到了苏联大使馆,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以至于美国直接给澳大利亚来了个信息封锁,澳大利亚政府也不甘示弱,宣布成立了国家安全情报组织,场面那是相当热闹。</P>

警方再次对萨默顿海滩的这位神秘嘉宾进行了全方位“体检”,还为他量身定做了一个石膏半身像,最后风光大葬在阿德莱德的一块墓地里。没想到的是,后来竟然有人偷偷给这位无名英雄献花,搞得跟探亲似的。</P>

与此同时,对面阿德莱德火车站旁边的一家旅馆,前台小姐姐爆料,说有个神秘客在案发前后住在21号房间,11月30日退房走人,跟玩消失似的。清洁阿姨收拾房间时,还发现了黑漆漆的医药箱和注射器,这剧情,越来越像侦探小说了。</P>

还有更离谱的,1959年,新西兰一所监狱里,有个囚犯跳出来,说他知道死者是谁,结果话音未落就被啪啪打脸。</P>

这么多年过去了,那本《鲁拜集》上的“天书密码”吸引了各路大神,从军情六处的高手到数学怪咖,再到占星大师和密码发烧友,但愣是没人能破解它,看来这密码比埃及金字塔还古老。</P>

直到1994年,维多利亚州的大法官兼法医研究会的老大哈勃·菲利普斯决定重审此案,给出了个惊人的结论:这位海滩先生很可能是因为吃了太多洋地黄才挂的。为啥呢?因为死者的内脏肿得跟气球似的,和洋地黄中毒的症状一模一样。</P>

更巧的是,三个月前,美国财政部的一个大官也被爆因为洋地黄过量去世,而他正被怀疑在“薇诺娜”事件中给苏联当间谍。这事儿,真是越挖越深,越想越悬啊!</P>

2004年,一位名叫盖里·菲尔特斯的退休侦探跳出来,像福尔摩斯附体一般,宣称自己可能解开了那串神秘密码的终极谜题,他说这密码最后可能藏着一句话:“是时候搬家去南澳大利亚州的莫斯利街啦!”而这“捷丝婷”小姐,恰恰就住在那条街上,这巧合,简直比电影情节还巧。</P>

这还不算完,萨默顿谜尸案周围,还有两起谜团重重的事件,像是三部曲一样,环环相扣。</P>

第一幕发生在1945年,一位名叫约瑟夫·马歇尔的新加坡兄弟,在悉尼莫斯曼区被发现,胸口压着一本敞开的《鲁拜集》,据说他是自己给自己下了毒。巧的是,两个月后,“捷丝婷”就在附近给了伯克萨尔一本《鲁拜集》,这距离,走两步路都能串门子。</P>

紧接着,马歇尔死因聆讯的见证人,一个叫格温妮丝的女子,突然间就上演了浴室惊魂,割腕自杀,全裸倒地,这事发生在聆讯后仅仅13天,让人脊背发凉。</P>

第二幕,1949年,一个小男孩克里夫的遗体在沙滩上被发现,而他爸爸凯斯在一旁昏迷不醒,地点离萨默顿海滩不远。更奇怪的是,小男孩的妈妈之后报警,说有蒙面人开车吓唬她,还警告她别跟警察走太近。她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老公帮警方认尸,而那尸体可能是老公的熟人。</P>

这一连串的事件,让萨默顿谜尸案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一层层揭开,却还是找不到那个最小的娃娃。</P>

前南澳大利亚州的警察头子伦·布朗,当年也曾是调查的一员,他认为这死者可能是苏联阵营的,所以警方才查不到他的底细,这推断,让案件又添了一层冷战时期的神秘色彩。</P>

如今,阿德莱德大学的德雷克·阿尔伯特教授带领的团队,正试图用高科技手段破解密码,他们用电脑分析那串字母,发现它并不随机,反而像遵循某种诗歌的韵律,可能是某种一次性的加密手法。他们甚至还考虑到了醉酒因素,这研究,简直细致到了分子层面。</P>

解剖学界也没闲着,新的研究成果让这个谜案的解答似乎又近了一步。</P>

2011年10月,赫恩伯格教授在一堆老古董里淘到了一块“金子”——一张旧身份卡,这可是从一位阿德莱德女士父亲的遗物箱里翻出来的宝贝,属于“一战”时期美国给漂泊在外的水手颁发的那种。教授灵光一闪,决定来场跨时空的“面部识别”。</P>

他小心翼翼地把这卡上的黑白照片和咱们萨默顿海滩那位神秘先生的遗照摆在一起,嘿,除了岁月留下的痕迹,这俩人的鼻子、嘴唇、眼睛,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就连脸颊上那颗痣,位置和形状都像是复制粘贴,简直像是失散多年的孪生兄弟。</P>

这张身份卡的主人叫做“h.c.雷诺兹”,标记着“英国国籍”,发行日期是1918年的2月28日,仿佛是历史留下的一个问号。不过,当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档案馆大佬们联手翻箱倒柜时,这位“h.c.雷诺兹”却像蒸发了一样,踪迹全无,档案里一片空白,连个影子都没找到。</P>

澳大利亚警方一看,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新线索吗?立马表态:“这事儿我们跟定了,萨默顿海滩的百年谜团,咱们一定要把它给撬开!”看来,这场跨越世纪的寻人游戏,又添了几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