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亡的明军在城墙上方苦苦哀嚎。</P>
城内的百姓,万般焦急。</P>
时不时有孩童在哭。</P>
鞑子的喊杀声响彻天空。</P>
有些老人听了顿感绝望,预想着自己即将死于鞑子之手,没有风光厚葬的机会,甚至连自己的子孙也即将惨遭鞑子的毒手。</P>
这时,百姓中有人喊道:“明军在城上淤血抗鞑子,我们不能什么事也不做啊?大伙一起把家里的单床抬出来,我们去救援伤兵。”</P>
在这种号召下,百姓们纷纷上楼,抬伤员,送,箭镞、火药。</P>
很多百姓没有铠甲和盾牌防护,死于鞑子的弓箭之下。</P>
鞑子即将达达城墙下面,这时,鞑子们纷纷掏出系在腰上流星锤。</P>
鞑子们手握流星锤的铁链,率动流星锤,向城墙上方抛射。</P>
一颗颗流星锤飞落到城墙上方,砸死砸伤一大片明军和百姓。</P>
随后,鞑子的楼梯推到了城墙下方。</P>
在一声“登楼”令之下,所有鞑子将腰刀拔出含在嘴里,一个个向野猴子一样,疯狂的攀爬楼梯。</P>
城上的明军拿着刀剑长矛即将与鞑子展开近战肉搏。</P>
此时,在城外的周鉴用千里镜观察这一切,看到鞑子已经往城墙上攀爬,判读进攻时机已到。</P>
于是下令,所有亲卫营的明军出击,在清军阵营的后方,一排排亲卫营的火枪兵举起火铳,即将给鞑子上演排队枪毙。</P>
鳌拜全神贯注指挥清军攻城,一名鞑子向鳌拜禀报后方有明军。</P>
鳌拜转头望去,说道:“找死的南蛮子,竟敢在城外与我大清军野战。”</P>
“下令骑兵冲杀,一举荡平之。”</P>
百十名骑兵鞑子,以甲兵为主,向周鉴的亲卫营火枪兵发起冲锋。</P>
鞑子骑兵,手举大刀,俯身,抬着高傲的头颅,龇牙咧嘴。</P>
“火枪准备!”</P>
清军骑兵如潮水般奋勇而来,距离亲卫营不足八十步。</P>
“开火!”</P>
在数排火枪兵的轮番射击下,清军骑兵只有个把个运气比较好。冲到了亲卫营身旁,然后被长矛挑下马,一命呜呼。</P>
待清兵骑兵消耗殆尽,周鉴下令,李来亨的先锋敢死队进攻。</P>
李来亨手握大刀,第一个冲在最前面,带领先锋敢死队,从鞑子阵营后方,冲杀过去。</P>
鳌拜见状赶紧命令自己的攻城军队,调转方向,对付后面冲来的明军先锋敢死队。</P>
鳌拜自己也没想到会腹背受敌。</P>
无奈之下,鳌拜自己抄起长柄大刀,骑马砍杀!</P>
明军与清军混战在一起,进入胶着状态。</P>
李来亨手起刀落,鞑子人头滚地。</P>
然而,李来亨的先锋敢死队毕竟人数较少,大多都是被俘虏的闯军和犯了死罪的犯人组成。</P>
很快,李来亨战至最后一人。</P>
这时,周鉴的亲卫营已经赶了过来,一排排火枪对准了鞑子。</P>
李来亨立刻明白,奔着死人堆里一钻,随后周鉴下令开火。</P>
鞑子们被一个个枪毙在城墙下方。</P>
鳌拜反应比较快,勒紧缰绳,掉头就跑。</P>
然而那个扛着镶黄旗的鞑子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成了明晃晃的靶子,瞬间被打成蜂窝煤。</P>
周鉴喊道:“不要让鳌拜跑了,追杀鳌拜!”</P>
大批明军赶着追杀鳌拜去了。</P>
周鉴走到李来亨身旁,一把扶起了李来亨,说道:“你第一个冲入鞑子阵营,首功一件。有没有兴趣加入我的亲卫营。我这里都是精锐。”</P>
李来亨立马给周鉴叩首:“多谢侯爷栽培,卑职愿意加入亲卫营。”</P>
“是条好汉!本侯封你为亲卫营的千户长!”周鉴说道。</P>
“谢侯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