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西北军要回来了(2 / 2)

北京。

雍正得知西北消息,在与内阁诸部商议后,随即下达圣旨:正式任命年羹尧为西北军主帅,并调西北十五万大军回师。

圣旨下达的同时,雍正也不忘派遣户部左侍郎常寿出使青海,与罗卜藏丹津议和。

有一就有二。

只要罗卜藏丹津愿意自去达赖浑台吉称号,那大清可以正式下旨恢复其在青海的蒙古汗庭,甚至于藏地那边也不是不可以谈。

册封圣旨也一并叫常寿带过去了。

当然,这只是缓兵之计,主要在于拖住青海的罗卜藏丹津。

雍正现在没空搭理这个弟中弟,就算谈判不成,西北也还有六万精兵。还有四川的岳钟琪盯着,顶就是丢失藏地,收缩防线。

满清在西北快速做出调整,得利最大者却是啥都没干的朱怡炅。

倒也不能得利吧!

至少未来他要面对的满清西北边军少了四分之一,但也意味着雍正的军费压力也减轻了四分之一。

河南、山东的平叛已经进入尾声。

拿下太原的刘儒汉根基已立,也开始学着朱怡炅,稳扎稳打,似乎当真要做他的大汉王。

只不过,他这个政教合一的形式,虽然助其快速稳定了局势,但隐患也颇深。

往西南去,云贵地方。

张广泗、岳钟琪两位当世名将联手之下,贵州起义军率先顶不住。

张广泗于贵州结硬寨,待起义军难以寸进,兵疲马乏之时。再一举出兵,与岳钟琪两面夹击,苗人起义军大败。

苗人首领包利战死,各部起义军溃散。

贵州苗乱至此不成气候。

贵州初平,岳钟琪如法炮制,调兵去打云南,张广泗同样也在岳钟琪调令下,跨省进兵云南。

只可惜,云南比之贵州形势不仅更为复杂,而且就在毕其功于一役之时,罗卜藏丹津的突然叛乱同样打乱了岳钟琪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