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仁义和暴戾!(1 / 2)

大玄历,乾元元年,五月二十!</P>

大玄天子赵弘颁布新政,只有短短十五个字,刻百丈石碑立于洛京城北,警醒世人!</P>

地不得兼并,官不得兼任,律法大于天!</P>

玄都皇城!</P>

朱红的殿柱已经褪色,文武百官都立在破旧的殿陛间,换上了崭新的朝服,这些都是赵普早就准备好的!</P>

赵弘坐在高高的龙椅上,俯瞰百官,细细听着审配的汇报。</P>

“陛下,新政已经颁布下去,许多世家豪族都不愿意放弃经营多年的土地,仗着他们在各个地方深耕多年,现在都抱成团跟官府对峙,想要进行谈判,短短的十几天,各地已经发生了官民冲突七百多起,这个数字还在增加,陛下,这些纠结在一起的人,粗略估计足有二十余万,如何行事,还请陛下决定!”</P>

审配的心已经坚硬如铁了,但说完这段话还是感到心有余悸,二十多万人可不是个小数目,一个不慎,便要引发地方的动乱,如果擅自杀戮,还会破坏赵弘的仁义之名,这对刚刚建立的大玄国,无疑是相当不利的!</P>

这么大的事情,六部商议了许久,都拿不定主意,这才放在朝堂上来说!</P>

曹参,赵普等人,都站在朝堂上,他们心里已经有了主意,想要弹压这股反抗的力量,必须依靠军队,但没有赵弘的首肯,他们是没有调兵的权力的!</P>

赵弘静静的听完,只觉得这些世家豪族实在是愚蠢至极,他们难道就不明白,三十万辽军,他可以坑杀,难道这二十余万乌合之众,以为抱成团同仇敌忾,赵弘就动不得他们?</P>

实在是愚蠢!</P>

“赵普,你身为兵部尚书,调兵的事情,你尽快拟个章程上来,你上奏折,朕给兵符,朕刀上的血腥味儿都还在呢,这些人就敢如此抗命,那就不要活在世上了!”</P>

赵弘只是淡淡的说道,任何阻挡在大玄前方的绊脚石,都会遭受雷霆一击,辽国如此,吴国如此,南方诸国如此,现在这些世家豪族,也是如此!</P>

食古不化,顽固抗命,看来,当初在凉州,赵弘还是杀得少了,才让这些人生出了侥幸心理!</P>

对付这种不思进取的世家豪族,只能抹杀。</P>

面容坚毅的赵普当即出列道:“陛下,臣遵旨!”</P>

“诸位爱卿,还有何事启奏?”赵弘处理完了一件事,又问道。</P>

“陛下!”于谦越众而出,恭敬一礼后,才缓缓出言道:“启奏陛下,陛下让微臣处理的事情,已经有了眉目,金陵城及各地涉及贪腐严重和草菅人命的官员,共有三千四百二十三人,名单我已经交给了李尚书!”</P>

“恩,做得好,李尚书,现在情况如何?”赵弘点点头问道。</P>

站在朝臣最前方的李斯,上前一步,才开口禀报:“启奏陛下,自臣上任起,就接到了于尚书的名单,现如今已经捉拿三千二百人,皆以下狱,还有二百二十三人,尚且不知去向,这些人,沈指挥使已经尽数知晓,想必不久就会捉拿归案!”</P>

“沈炼,朕只问你,这二百个漏网之鱼,需要多久的时间!”赵弘目光如炬,盯住了沈炼。</P>

身穿黑色锦衣的沈炼,腰间配着一把纹路繁复的长刀,闻言当即站了出来!</P>

“启奏陛下,微臣已经派出了最为强力的锦衣卫,三日必能全功!”</P>

“如此便好,三日后,把这些人一并交给李斯,听候发落!”赵弘满意的点了点头。</P>

“是,陛下!”</P>

“是,陛下,不过。。”李斯欲言又止,脸上显现出一丝为难的神色。</P>

“李尚书,何事为难,与朕说来!”赵弘微笑以对,不知道什么事情,还能难住这个神通广大的李斯。</P>

“陛下,这三千余人实在太多,太占地方了,刑部大牢实在容不下这么多人,还请陛下早做决断!”李斯坚定的说道,他也是十分头疼,这三千多人的吃喝拉撒,实在是个天文数字,每日耗费的粮草实在太多!李斯又是个节俭的性子,自然是老大不愿意,希望赵弘能够赶紧处理。</P>

“原来是这样,想不到李尚书如此节俭,朕是没想到的,不过,这些人现在还能活着,实乃万民之痛,朕意,五月二十六日,洛京北街菜市口,把这些国家的蛀虫和败类,尽数斩首,李尚书意下如何?”赵弘用商量的口气调侃道。</P>

但言语中透露的信息,却是夺去了三千人的性命,怎么也不算和善。</P>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这句话可不是空话,赵弘现在就掌握着这个一言可定无数人生死的权力!</P>

“陛下圣明,微臣回去便去培训刽子手!”李斯松了口气,才缓缓退下,三千多人的行刑,刽子手可少不了,说不定还得加班砍呢!</P>

就在此时,文武百官中,有一个御史脸色苍白,整个人抖若筛糠,他的心里正在想,这位新晋天子,难不成是一个暴君?短短的一刻钟,就定下了这么多人的生死,可以料想,未来一个月的大玄国,将会迎来多么血腥的风雨!</P>

不行,陛下仁义之君,决不能让陛下刚刚建国,就落上一个暴君之名!</P>

想到这里,这名御史的脸色变得坚定,身子也不抖了,而是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P>

“陛下,微臣监察御史陈回,有事启奏!”陈回站在朝堂上,此刻的他赫然成为了全场的焦点!</P>

赵弘见到此人出列,不禁也来了兴趣,此人他是知道的,曾经于谦送来的名单上,有详细的描述,此人刚正不阿,两袖清风,曾是京城的一名翰林,专修史料,因为不会逢迎上官,屈膝献媚,这个翰林,一当就是十余年!</P>

曾经身为两榜进士的陈回,满腹的才学,就这么被生生的埋没在了翰林院。</P>

对于刚正不阿的人,赵弘历来是欣赏有加的,微笑问道:“不知陈爱卿有何事启奏,朕洗耳恭听!”</P>

陈回没有想到,赵弘能对他一个小官如此礼遇,心里有些感动,同时也坚定了要把赵弘从不归路上拉回来的信心,如此仁君,绝不能背上暴君的名号!</P>

平静了心绪后,陈回才抬起头来,目光直视着赵弘,张口说道:“陛下,今日我大玄初立,百废待兴,在这种时候,不应妄造杀孽,况且是杀这么多的人,实在是有伤天和,也会让百姓们视陛下为猛虎,从而惴惴不安,群情丧乱,届时我大玄境内,不知又会有多少骚动!”</P>